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放魂
旧时农历正月朔日至十八日收灯止,纵少年尽情游戏欢乐,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正月朔日﹞自此少年游冶,翩翩徵逐,随意所之,演习歌吹……唱説平话,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漢語大詞典》:分龙节(分龍節)
宋 时 池州 以夏历正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为“分龙节”。其时常降大雨。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风俗:“ 池州 俗以正月二十九、三十日为‘分龙节’。雨则多大水。”
《漢語大詞典》:辟恶酒(辟惡酒)
即椒柏酒。旧俗,正月一日饮椒实、柏叶所浸酒,谓饮之可辟恶气、消疾疫,故名。 北周 庾信 《正旦蒙赵王赉酒》诗:“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参见“ 椒柏酒 ”。
《漢語大詞典》:椒柏酒
亦作“ 椒栢酒 ”。 椒酒和柏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汉 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清 孙枝蔚 《除夕》诗:“祭仍椒栢酒,哭为《蓼莪》诗。”亦省称“ 椒柏 ”。 宋 苏轼 《贺正启》:“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椒柏称觴,燔烈以兴嗣岁。”
《漢語大詞典》:椒柏酒
亦作“ 椒栢酒 ”。 椒酒和柏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汉 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清 孙枝蔚 《除夕》诗:“祭仍椒栢酒,哭为《蓼莪》诗。”亦省称“ 椒柏 ”。 宋 苏轼 《贺正启》:“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椒柏称觴,燔烈以兴嗣岁。”
《漢語大詞典》:零雀
小鸟名。色黑,正月旦日,为蜜蜂同行诸山,寻求安身之处,故也称蜜母。太平御览卷九二八引 晋 郭璞 《蜜蜂赋》:“大君以总群氏,又协气於零雀。”原注:“蜜母,一名零雀。”参见“ 蜜母 ”。
《漢語大詞典》:蜜母
随护蜜蜂的黑色小鸟。太平御览卷九二八引 三国 吴 沈莹 《临海异物志》:“蜜母,小鸟也。色黑。正月旦为蜜蜂周行诸山,求安处,蜂随之。蜜母暮还入蜂中。”
《漢語大詞典》:朔数(朔數)
从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 汉 郑玄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 贾公彦 疏:“中气帀则为岁,朔气帀则为年。” 孙诒让 正义:“朔数者,谓自今年正月朔数至后年正月朔,月会日於十二次一周,是为一年十二月之数。”
《漢語大詞典》:帚卜
吴 中旧俗妇女于正月灯节用裙束破帚以占事,谓之“箒卜”。 宋 范成大 《上元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箒卜拖裙验,箕诗落笔惊。”自注:“弊帚繫裙以卜,名扫帚姑。”参见“ 箕卜 ”。
《漢語大詞典》:箕卜
吴中 古俗,每岁正月灯节,取筲箕饰以女装,插箸为口谓之箕姑,令二童子夹扶之,使书沙盘,以占吉凶,称为箕卜。 宋 陆游 《箕卜》诗云:“孟春百草灵,古俗迎 紫姑 。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元 程俱 《元夕块坐写怀》诗:“藜灯不来下,箕卜岂復迎!”
《漢語大詞典》:筵九
清 代皇帝正月十九日游幸京城 西厂子 ,于 小金殿 举行筵宴,称为筵九。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筵九》:“十九日谓之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金殿 筵宴,看玩艺贯跤。 蒙古 王公请安告归。臣工之得著貂裘者,尽於是日脱去,改穿白锋毛矣。”
《漢語大詞典》:宴丘
亦作“ 宴邱 ”。 又称筵九。即旧时正月十九日燕九节。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白云观:“今都人正月十九,致浆祠下,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又曰宴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筵九》:“十九日谓之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金殿筵宴……民间无事可纪,游赏 白云观 者,谓之会神仙焉。按帝京景物略曰;‘燕九,又曰宴邱。’今则曰筵九。”参见“ 燕九 ”。
分類:时正正月
《漢語大詞典》:燕九
见“ 燕九节 ”。
《漢語大詞典》:膏糜
亦称“ 膏粥 ”。 上浮油脂的白粥,古人于农历正月十五日用以祭祀蚕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吴县 张成 夜起,忽见一妇人立於宅南角,举手招 成 曰:‘此是君家之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后年年大得蚕。’今之作膏糜像此。”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白膏粥亦记其事,作“膏粥”:“ 成 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今正月半作白膏粥,自此始也。”
《漢語大詞典》:穿石节(穿石節)
亦称“ 穿天节 ”。 古代 湖北 襄樊 一带以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为穿石节。 宋 范仲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綵丝穿石节,罗袜踏青期。”自注:“ 襄 邓 间旧俗,正月二十二日,仕女游河,取小石通中者,用綵丝穿之,带以为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襄阳 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 交甫 解佩之日。郡中移会 汉水 之滨,倾城自 万山 泛綵舟而下。妇女於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挂於首,以为得子之祥。”
《漢語大詞典》:东坡纸(東坡紙)
宋神宗 熙宁 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时任 开封府 推官的 苏轼 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后因称谏书为“东坡纸”。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十里 沙河 人最闹,三千世界月方中。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漢語大詞典》:镂人(鏤人)
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 南朝 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 唐 时流行于三月三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三月三日,则有鏤人。”
《漢語大詞典》:箕卜
吴中 古俗,每岁正月灯节,取筲箕饰以女装,插箸为口谓之箕姑,令二童子夹扶之,使书沙盘,以占吉凶,称为箕卜。 宋 陆游 《箕卜》诗云:“孟春百草灵,古俗迎 紫姑 。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元 程俱 《元夕块坐写怀》诗:“藜灯不来下,箕卜岂復迎!”
《漢語大詞典》:椒花筵
古俗农历正月初一进椒酒于家长;又 晋 刘臻 妻 陈氏 曾于其日献《椒花颂》,故后以“椒花筵”称农历正月初一合家聚餐的筵席。 清 黄景仁 《春风怨》诗:“《云翘》舞彻椒花筵,东风昨夜来无边。吹成大地可怜色,都道看春宜少年。”参见“ 椒酒 ”、“ 椒花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