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和  拼音:zhōng hé
1.儒家以中正平和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养。后亦泛指平衡稳定、不受干扰的状态。《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荀子。致士》:「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
2.中和反应的简称。参见「中和反应」条。
3.地名。隶属新北市中和区,北侧紧临板桥区,南接土城、新店,东界永和区。以旧时的中坑、漳和二庄而得名。民国六十八年一月一日,与永和同时升格为县辖市,民国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又改制为中和区。在建设上,一度落后永和甚多,自华中桥通车后,发展迅速,已能与永和并驾齐驱,台北捷运中和线通车后,更加速了繁荣。境内名胜古迹首推圆通寺。
《國語辭典》:淳化  拼音:chún huà
1.淳厚的教化。《旧五代史。卷三八。唐书。明宗本纪四》:「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
2.县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3.宋朝太宗的年号(西元990~994)。
《国语辞典》:祢衡(祢衡)  拼音:mí héng
人名。字正平,生卒年不详,东汉平原人。有辩才,善属文,气刚傲,尝骂曹操,后为黄祖所杀。
《漢語大詞典》:方等
佛教语。方正平等,谓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为一切大乘经教的通名。百喻经·师患脚付二弟子喻:“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復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 南朝 梁 惠皎 高僧传·译经上·帛远:“﹝ 法祖 ﹞研味方等,妙入幽微。”《坛经·机缘品》:“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
《漢語大詞典》:纯和(純和)
纯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气质。 汉 王充 论衡·齐世:“元气纯和,古今不异。”周书·武帝纪上:“禀纯和之气,挺天纵之英。” 唐 李山甫 《寄太常王少卿》诗:“雅饮纯和气,清吟冰雪文。” 宋 司马光 《祭刘大卿文》:“惟君资性纯和,雅尚恬漠。”
《漢語大詞典》:论平(論平)
考虑公正平和。 唐 张九龄 《敕吐蕃赞普书》:“朕心无所负,事欲论平。”
《國語辭典》:醇和  拼音:chún hé
1.精纯温和。如:「陈绍醇和,高粱醇烈。」
2.质朴中和。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