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7,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讴歌
商女歌
清歌皓齿
少歌
五噫歌
新丰歌管
行歌
行歌拾穗
雪儿歌
雅歌投壶(又作:雅歌筹壶)
一串歌珠
渭城歌
倚瑟高歌
渔歌猿啸
舆人歌
典故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卷九下《万章上》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例句

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典故
一曲庭花问商女
 
商女歌
 
商女犹唱后庭曲
 
商女犹唱后庭花
 
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秦淮商女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典故
清歌皓齿
 
响下清虚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二〈听杨氏歌〉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响下浮云里】。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古来杰出士【古来杰出事】,岂待一知己【岂特一知己】。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倾倒天下耳】。
典故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抽思〉~39~
少歌曰:与美人抽怨兮,并日夜而无正。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汉·王逸注:「小讴谣,以乐志也。少,一作小。」宋·洪兴祖补注:「《荀子》曰:『其小歌也。』《注》云:『此下一章即其反辞,总论前意反覆说之也。』……少歌之不足,则又发其意为倡。」
典故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梁鸿〉~2766~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閒。
典故
新丰歌管


《明皇杂录·补遗》
新丰市有女伶曰谢阿蛮,善舞〈凌波曲〉,常入宫中,杨贵妃遇之慎厚。

例句

红儿生在开元末,羞杀新丰谢阿蛮。 罗虬 比红儿

典故

《列子·天瑞》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并歌并进。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

典故
行歌拾穗


《列子集释》卷一〈天瑞篇〉~23~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垄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典故
雪儿歌


《北梦琐言》卷二〈逸文〉
唐韩定辞为镇州王镕书记,聘燕帅刘仁恭,舍于宾馆,命试幕客马欲彧延接。马有诗赠韩曰:「燧林芳草绵绵意,尽日相携陟丽礁。别后巏?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彧诗虽清秀,然意在徵其学问。韩亦于座上酬之曰:「崇霞台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盛德好将银笔述,丽词堪与雪儿歌。」座内诸宾靡不钦讶称妙句,然亦疑其「银笔」之僻也。他日,或复持燕帅之命答聘常山,亦命定辞接于公馆。时有妓转转者,韩之所眷也,每当酒席,或频目之。韩曰:「昔爱晋文公分季隗于赵衰,孙伯符辍小乔于公瑾,盖以色可奉名人。但虑倡姬不如贤者之顾,愿垂一咏,俾得奉之。」或援笔,文不停缀,作转转之赋,其文甚美。咸钦其敏妙,遂传于远近。或从容问以「雪儿」、「银笔」之事,韩曰:「昔梁元帝为湘东王时好学著书,常记录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文章赡丽者以斑竹书之,故湘东之誉振于江表。雪儿者,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协音律以歌之。」
典故 
雅歌筹壶


《后汉书》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祭遵〉~742~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典故
一串歌珠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五〈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三首〉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三首〉其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案:严尚书与于驸马诗云。莫惜歌喉一串珠。】。海味腥咸损声气,听看犹得断肠无。」
典故
一曲阳关
  
千万遍阳关
 
唱渭城
 
唱阳关
 
四叠阳关
 
泣渭城
  
渭城挹轻尘
 
渭城朝雨
 
渭城柳
 
渭城歌
 
渭城诗
 
渭城风雨
 
听阳关
 
西出阳关
 
阳关一杯酒
   
阳关无故人
 
阳关声苦
 
阳关西出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案: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客舍依依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典故
倚瑟高歌

相关人物
张释之


《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列传》
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悽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蕠漆其閒,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郤;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例句

一言出口堪生死,高歌倚瑟扬清悲。 鲍溶 倚瑟行

典故
渔歌猿啸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过崔八丈水亭〉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閒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典故
舆人歌
 
相关人物
岑熙


《后汉书》卷十七《岑彭传》附《岑熙传》
「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朝廷多称其能。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唐·李贤注:「枳棘多榛梗,以喻寇盗充斥也。」

例句

颂德有舆人,荐贤逢八使。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

独有舆人歌,隔云声諠聒。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

当使仁风动,遥听舆颂諠。 独孤及 送马郑州

《國語辭典》:讴歌(謳歌)  拼音:ōu gē
1.唱歌。《楚辞。屈原。离骚》:「𡩋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问使者曰:『广陵郡何时可到?』二使讴歌自若。」
2.歌咏以颂功德。《孟子。万章上》:「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
《漢語大詞典》:少歌
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楚辞·九章·抽思》:“《少歌》曰:与美人之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洪兴祖 补注:“此章有《少歌》……则总理一赋之终,以为乱辞云尔。”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骚体有少歌,有倡,有乱。”参见“ 小歌 ”。
《漢語大詞典》:小歌
(1).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荀子·赋:“与愚以疑,愿闻反辞。其小歌曰:‘念彼远方,谗人服矣。’” 杨倞 注:“此下一章,即其反辞,故谓之小歌,总论前意也。” 明 杨慎 《楚竹吟》:“《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
(2).犹民歌。 明 张岱 陶庵梦忆·不系园:“ 章 侯 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语。”
《漢語大詞典》:五噫歌
诗歌篇名。相传为 东汉 梁鸿 所作。全诗五句,句末均有‘噫’字。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 北芒 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沈石厉 《月旦》诗之三:“昔诵 梁 家《五噫歌》,桂薑品性百年无。”亦省作“ 五噫 ”。 唐 皎然 《咏史》:“《五噫》譎且正,可以见心曲。” 宋 陆游 《秋思》:“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 梁鸿 赋《五噫》。” 陈去病 《疾起还吴有感》诗:“《五噫》吟罢曜初暾,省识 皋 家廡尚存。” 郁达夫 《席间口占》:“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几辈出关难。”
《國語辭典》:行歌  拼音:xíng gē
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接舆之贤,行歌而忘归。」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漢語大詞典》:雅歌投壶(雅歌投壺)
吟雅诗及作投壶游戏。《后汉书·祭遵传》:“ 遵 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李贤 注:“雅歌谓歌《雅诗》也。礼记·投壶经曰:‘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投之胜者饮不胜者,以为优劣也。’”后常指武将之儒雅行为。宋史·岳飞传:“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花月痕》第四七回:“今之武官,都有轻裘缓带、雅歌投壶之意,恐非所宜。”
《漢語大詞典》:三叠阳关(三疊陽關)
《阳关三迭》。琴曲。琴谱以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之曲。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 巫山 晓。”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凄愴似和半夜 楚 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本弹的是一曲《凤求凰》,倒做了《三叠阳关令》。”
《國語辭典》:渭城  拼音:wèi chéng
1.位于渭水北岸,本秦都咸阳,汉武帝时复置,改称为「渭城」,约今陕西咸阳东北。
2.乐曲名。又称〈渭城曲〉。本为唐。王维 送人使安西七言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后入乐府,遂以「渭城」名曲。它描写一种最普遍性的离别,具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大多数离别宴席演唱而成为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
《漢語大詞典》:阳关曲(陽關曲)
(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 阳关三叠 ”。
(2).词牌名。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 阳关 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 苏轼 有《阳关曲》词。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
《漢語大詞典》:舆颂(輿頌)
民众的议论。《隋书·炀帝纪上》:“听採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政刑之得失。” 唐 独孤及 《送马郑州诗》:“当使仁风动,遥听舆颂諠。” 清 丘逢甲 《赠沉絜斋观察世丈》诗之一:“身符舆颂民怀德,家室楹书帝念忠。”
分類:民众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