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莽式
满 族歌舞名。 清 吴振臣 《宁古塔记略》:“ 满洲 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两人相对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於新岁或喜庆之时。上於太庙中用男莽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本朝岁暮将祭享,选内大臣打莽式,例演习於礼曹,其气象发扬蹈厉,盖公廷万舞之变态也。王公贵戚,於新正竞引之以相戏乐,其态婉孌柔媚,或令妇女为之,此又莽式之一变耳。”
分類:歌舞
《漢語大詞典》:扭秧歌
跳秧歌舞。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他的方法也真多,路上拾个敌人扔的汽油弹空壳,咚咚一敲,领着乘务员扭秧歌。”亦用以喻忽左忽右地前进。 柯原 《小吉普车》诗:“公路弯又弯,吉普开得好,左右扭秧歌,飞机打不着!”参见“ 秧歌 ”。
《國語辭典》:秧歌  拼音:yāng gē
1.一种流行于北方农村间的踏歌。以数人装扮各种人物,踩高蹻而踊歌,或为合唱,或相应答以表演各类故事。后泛称田间工作者所唱的歌。
2.书名。张爱玲著。长篇小说。描写农村生活。
《國語辭典》:五奴  拼音:wǔ nú
五为「乌龟」中「乌」的谐音。五奴本指鬻妻为妓者,后借指妓院中的龟奴。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我将皇城叩,索共那五奴虔婆出头。」元。杨讷《刘行首》第二折:「则听的虔婆教,五奴教,怎不受神仙教!」
分類:歌舞
《漢語大詞典》:西施山
相传为 西施 教习歌舞处。在 浙江 绍兴 城外。一名 土城 。 明 袁宏道 《西施山》诗:“ 西施山 ,一片土,不惜金作城,贮此如花女。”
《国语辞典》:歌舞团(歌舞团)  拼音:gē wǔ tuán
表演歌舞以供人观赏的演艺团体。
《漢語大詞典》:拥纨(擁紈)
谓执绸歌舞。 清 钮琇 觚賸·圆圆:“ 嘉定伯 首置綺筵,饯之甲第,出女乐佐觴, 圆圆 亦在拥紈之列。”
分類:歌舞
《漢語大詞典》:倡戏(倡戲)
乐伎表演的歌舞杂戏。新唐书·穆宗纪:“丁亥,幸左神策军观角觝、倡戏。”
《漢語大詞典》:倡伶
歌舞艺人,乐工。 宋 苏轼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自怜太史牛马走,技等卜祝均倡伶。”
《國語辭典》:操演  拼音:cāo yǎn
操练演习。《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却说先主每日自下教场操演军马,剋日兴师,御驾亲征。」《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却说刺史将千金置买异样服饰,宝珠璎珞,妆扮那六个人,如天仙相似,全副乐器,整日在衙中操演。」
《漢語大詞典》:歌舞戏(歌舞戲)
把乐曲、歌舞和叙事结合在一起,表演一个故事的戏剧。又称歌舞剧。
《漢語大詞典》:嫔妓(嬪妓)
指姬妾与歌舞女艺人。 唐 韩愈 《丰陵行》:“设官置卫锁嬪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漢語大詞典》:女猱
指伎女,女歌舞艺人。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悔悟》套曲:“若是自家空藏瓶,梦撒撩丁,花姑不重女猱轻,任谁,见哽。”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
《漢語大詞典》:进伎(進伎)
进献歌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优语:“一日内宴,教坊进伎为三四婢,首饰皆不同。”
分類:进献歌舞
《漢語大詞典》:技人
表演歌舞的艺人。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有故掖庭技人 哀置 ,嫁为男子 章初 妻。”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太祖 并以 琳瑀 为司空军谋祭酒”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骘 《文士传》:“ 太祖 时征 长安 ,大延宾客,怒 瑀 不与语,使就技人列。 瑀 善解音,能鼓琴,遂抚弦而歌。”
《漢語大詞典》:伎船
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 清 陈维嵩 《月当厅·虎丘中秋柬蘧庵先生用梅溪词韵》:“更多少伎船灯火,水寺謳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