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东诓西骗(東誆西騙)  拼音:dōng kuāng xī piàn
到处说谎诈骗。《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论我,半个字也不识,若说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东诓西骗,天下绝魁。」
《漢語大詞典》:欺谄(欺諂)
欺骗谄媚。后汉书·吴良传:“ 望 佞邪之人,欺諂无状,愿勿受其觴。”
分類:欺骗谄媚
《漢語大詞典》:欺拒
欺骗抵赖。百喻经·偷犛牛喻:“以天眼观,不得覆藏。如彼食牛,不得欺拒。”
分類:欺骗抵赖
《國語辭典》:欺君罔上  拼音:qī jūn wǎng shàng
欺瞒蒙骗君王。《三国演义》第二回:「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植党营私,欺君罔上。」
《国语辞典》:欺三瞒四(欺三瞒四)  拼音:qī sān mán sì
一再隐瞒实情欺骗他人。《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
《國語辭典》:欺上罔下  拼音:qī shàng wǎng xià
对上欺瞒,对下蒙蔽。唐。元结 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九。杂录》:「卢相欺上罔下,倚势害物。」
《國語辭典》:欺世盗名(欺世盜名)  拼音:qī shì dào míng
欺骗世人,盗取名誉。参见「盗名欺世」条。《宋史。卷三九四。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漢語大詞典》:欺世惑众
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例如:他们以动听的言词欺世惑众。
《國語辭典》:欺天罔地  拼音:qī tiān wǎng dì
欺骗天地神明。比喻昧著良心做事。五代十国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二。判木夹》:「光以五千之众,破于昆阳,苻以六十万精兵扣于东晋,谢玄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三国演义》第五回:「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也作「欺天诳地」。
《國語辭典》:欺天罔人  拼音:qī tiān wǎng rén
欺瞒上天,蒙骗世人。宋。朱熹 与陈侍郎书:「而旬日之间,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险慝,抑又甚焉!」明。李贽《焚书。卷二。答友人书》:「每见世人欺天罔人之徒,便欲手刃直取其首,岂特暴哉!」
分類:骗人欺骗
《國語辭典》:敲诈(敲詐)  拼音:qiāo zhà
假借事端或利用时机,用恐吓的方法,勒索他人财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这个处分,如何担得起?所以部里就借此敲诈了。」
《漢語大詞典》:闹玄虚(鬧玄虚)
用使人迷惑的手段欺骗人。如:对那些喜欢闹玄虚的人千万不能轻信。
《漢語大詞典》:骗赖(騙賴)
欺骗诬赖。《歧路灯》第三一回:“你这失单共三十九件。别的软衣服不説,只这八身鎧,在箱子里那一处放下……你就虚捏失单,骗赖别人么?”
分類:欺骗诬赖
《漢語大詞典》:骗吓(騙嚇)
欺骗恐吓。《元典章·兵部一·正军》:“出军时,军人讨虏到人口头匹一切诸物,各自为主,本管头目人等并不得指名抽分拘收,亦不得罗摭罪名骗吓取要。”
《漢語大詞典》:骗诱(騙誘)
欺骗诱惑。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十一章:“咱们自然也得一方面骗诱--软做一番;一方面威吓--硬做一番。”
分類:欺骗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