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尔诈我虞(爾詐我虞)  拼音:ěr zhà wǒ yú
形容人际间钩心斗角,互相猜疑欺骗。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也作「尔虞我诈」。
《國語辭典》:黄猫黑尾(黃貓黑尾)  拼音:huáng māo hēi wěi
黄色的猫,却有黑色的尾巴。比喻人表里不一,别有心机。《金瓶梅》第二八回:「你看他还打张鸡儿,瞒著我,黄猫黑尾,你干的好萌儿!」
《國語辭典》:狐狸尾巴  拼音:hú li wěi bā
本指孙岩妻修炼成仙的狐狸,虽然变幻成人形以迷惑人,但尾巴却无法变化的故事。典出《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后多比喻伪装出善良的外表以迷惑世人的坏人所极力掩盖的本来面目。《扫迷帚》第一三回:「惜此女尚无人发覆,所以狐狸尾巴还未显出。」
《國語辭典》:惑世盗名(惑世盜名)  拼音:huò shì dào míng
迷惑世人以窃取名声。汉。徐干《中论。卷下。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
《漢語大詞典》:诡谰(詭讕)
欺骗隐瞒。新唐书·李逢吉传:“ 伾 坐事匿 逢吉 家,名捕弗获……为有司所发,即 襄州 捕之,诡谰不遣。”
分類:欺骗隐瞒
《漢語大詞典》:诡绐(詭紿)
欺诈,欺骗。 唐 黄滔 《狎鸥赋》:“且斯鸟之犹尔,岂於人而能隔,则包含诡紿之流,宜览之而改易。” 清 黄宗羲 《冯留仙先生诗经时艺序》:“使举世尽蹈於诡紿假譎之途而不觉,时文之弊一至此乎!”
分類:欺诈欺骗
《漢語大詞典》:鼓眩
谓蛊惑欺骗。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八:“此剑非所自创,即其下伪为之,以相鼓眩也。”
分類:蛊惑欺骗
《國語辭典》:拐带(拐帶)  拼音:guǎi dài
拐骗、挟持人或财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从不下山的,与人家女眷有何识熟,可以拐带?又有何冤仇,将他杀死?」
《國語辭典》:拐骗(拐騙)  拼音:guǎi piàn
用欺诈的手段,诱拐人口或钱财。如:「诈骗集团针对独居老人拐骗了不少钱。」《红楼梦》第四回:「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及至节下算帐,才晓得文会堂一注书帐,被他拐骗了去。」
《国语辞典》:哄赚(哄赚)  拼音:hǒng zuàn
以好听的言语来欺骗。《西游记》第一四回:「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西湖二集》卷一一:「前日夜间那鬼是谁?却如此作耍,哄赚我们。」
《漢語大詞典》:逋诳(逋誑)
怠慢欺骗。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毛烈阴狱》:“经聚落屋室,大抵皆囹圄,送者指曰:此治杀降者、不孝者、巫祝淫祠者、逋誑佛事者,其类甚众。”
《漢語大詞典》:阿罔
阿谀欺骗。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使羣小人不阿罔,则宗国岂至是!”
分類:阿谀欺骗
《國語辭典》:盗名欺世(盜名欺世)  拼音:dào míng qī shì
语本《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形容欺骗世人,盗取名誉。《野叟曝言》第六四回:「弟亦非重视阿堵,而盗名欺世,实有所难。但人命事大,惟有将先生此举,焚香告天,默表此心。」也作「偷世窃名」、「欺世盗名」、「欺世钓誉」。
《國語辭典》:盗钟掩耳(盜鐘掩耳)  拼音:dào zhōng yǎn ěr
有人得到一口钟,想要背走,但因巨大无法背负,想击毁它,但撞击时有钟声,恐怕他人听到声音来抢夺,于是掩上耳朵。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比喻自欺欺人。《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也作「盗铃掩耳」、「窃铃掩耳」、「塞耳盗钟」、「塞耳偷铃」、「掩耳盗铃」、「掩耳盗钟」、「掩耳偷铃」。
分類:自己欺骗
《漢語大詞典》:调骗(調騙)
欺骗,诈骗。《历代笑话集·笑海千金》:“不是风,不是雨,是一个调骗人的大圈套。”
分類:欺骗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