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欧阳劲(1562年—?),字懋节,号梅洲,广东广州府从化县人,军籍。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科广东乡试第八名举人,十四年(1586年)中式丙戌科会试一百十四名,三甲第一百十八名进士。刑部观政,授福清县知县。
欧阳充材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欧阳充材,号豫乔,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江西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通政司观政,三十三年授宁波府推官,三十八年考察,四十四年补衡州府推官,本年丁忧,四十七年补邵武府推官。天启元年(1621年)升大理寺左评事,二年升左寺副,升南工部主事,三年升都水司郎中,四年升凤阳府知府,崇祯二年(1659年)拾遗。
欧阳主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欧阳主生(16世纪—17世纪),号醒庵,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桐坑乡人。欧阳主生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七年(1634年)成进士,获授南京兵部主事,当时四处有寇警,但他却能力保不失,奏闻后获赐金;擢升武库司郎中,不久外任直隶广平府知府,在当地修筑城池、储备粮食、训练民兵,每月教育各县诸生,其中多人后来成为进士。属下按例进献花羡金、按部西卫稽屯规例呈上盘库,盈馀二三千金,他都推辞不收;威县令以弃城失守,进呈五千金求免罪,他严词拒绝。之后欧阳主生升为苏松常镇粮储道副使,惩治奸官、革除耗例,数月后粮储充盈,不久上请告归,卒年八十二。

人物简介

维基
欧阳铉(1605年8月31日—17世纪),字子玉,号节庵,江西吉安府龙泉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欧阳铉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先在户部观政,后获授休宁知县,个性敏决,判案没有延误,又和县内士子讲学教育成材,但在考察时被上级发现县拖欠帑金数万,与其妻子被逮捕,继任知县朱统鉟检查侵耗赔偿,让他离去。隆武元年(1645年),隆武帝再次任命他为休宁知县,金声战败,他逃遁不知所踪。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七
字白神,号琼仙,江宁人,金山汤云开副室,早卒。有《零翠集》,附词。

人物简介

维基
欧阳正焕(1709年—1760年),字瑶冈,一字淑之,号慕耕,别号竹泉,湖南衡山人。学者。祖居吴集(今衡东县吴集镇)厚田冲耕读之家。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科乡试第一(解元),乾隆十年(1745年)成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之后历任乡试考官,监察御史等职。官至江南道御史。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获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父丧哀毁病卒。诗文现存《静一堂会课小叙》、《竹泉诗文稿》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7—1841 【介绍】: 清湖南新化人,原名绍洛,字念祖,一字礀东。乾隆五十九年举人。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少孤贫,非其力不食。客游南北,性野逸,岸然公卿。工诗。有《礀东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
欧阳辂,原名绍洛,字念祖,号涧东,新化人。乾隆甲寅举人。有《涧东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6—1845 【介绍】: 清湖南安仁人,字福田,号坦斋。嘉庆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浙江道御史。归后主讲岳麓书院二十七年,弟子著录者三千余人。曾辑《岳麓诗文钞》。著有《易鉴》、《望云书屋集》、《粤东游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湘潭人,字小岑,一字晓岑,号匏道人。道光十七年举人。工诗文及词曲。通医术。曾国藩下第时,为曾治病,遂成布衣交。后累保员外郎,加四品衔。卒年近七十。
欧阳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5—1844 【介绍】: 清湖南桂东人,字子季,号松洲。道光拔贡。有《宽闲堂遗文》。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四
欧阳云,字陟五,号石甫,彭泽人。咸丰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河南道监察御史。有《亦吾庐诗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5—1895 【介绍】: 清湖南祁阳人,字赓堂,号健飞。咸丰初入湘军水师,镇压太平军,累官为总兵。光绪七年,升任浙江提督。中法战争期间,驻防甬江口,指挥炮台作战,击中敌舰,击伤法帅孤拔。甲午战争期间,奉调援奉天,卒于道。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欧阳述,字伯缵,号笠侪,彭泽人。光绪甲午举人,历官江苏候补道。有《浩山诗集》。
欧阳钜元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3—1907 【介绍】: 清湖南人,一说安徽人,移家苏州。名淦,以字行,字一作钜源,别署蘧园、茂苑惜秋生、惜秋生、惜秋等。诸生。光绪二十四年冬,赴上海谋生,投稿《游戏报》,结识李伯元,助李伯元编辑《游戏报》、《繁华报》及《绣像小说》杂志。因混迹青楼,染花柳病而卒。曾著长篇小说《负曝闲谈》,连载于《绣像小说》,名传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