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至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荀子·议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杨倞 注:“至谓一守而不变。”《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问:‘敢问何谓三至?’ 孔子 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説,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2).《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后汉书·班超传》:“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於当时矣。”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语称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毁,重两造之明。” 明 张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绵力,欲一举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石一参 今诠:“三至者,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彼来则我退,彼退则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也。”
(2).《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后汉书·班超传》:“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於当时矣。”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语称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毁,重两造之明。” 明 张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绵力,欲一举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石一参 今诠:“三至者,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彼来则我退,彼退则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也。”
《漢語大詞典》:板本
(1).版印的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 唐 人尚未盛为之。自 冯瀛王 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宋史·儒林传一·邢昺》:“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元代白话碑集录·1296年重阳洞林寺藏经记》:“京师 宏法寺 素有板本,惟其楮墨之工,为费不貲。”
(2).指一书经多次传抄或印刷而形成的不同的本子。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藏书求善本》:“ 昭文 张氏 《爱日精庐藏书志》亦讲求板本,是近时书目中之最佳者。”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请为我在旧书坊留心两种书,即《玉历钞传》和《二十四孝图》,要木板的, 中国 纸印的更好。如有板本不同的,不妨多买几种。”
(2).指一书经多次传抄或印刷而形成的不同的本子。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藏书求善本》:“ 昭文 张氏 《爱日精庐藏书志》亦讲求板本,是近时书目中之最佳者。”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请为我在旧书坊留心两种书,即《玉历钞传》和《二十四孝图》,要木板的, 中国 纸印的更好。如有板本不同的,不妨多买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