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乐清樵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浙江乐清人,佚姓名。闻成祖即位,杀方孝孺、卓敬等,号哭,投水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一
罗万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冢宰郑三俊澄清吏政,力荐其诚实不阿,破格畀以选事,在职一年,丁内艰归。值岁祲,倡富户出谷平粜,全活甚众。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维基
罗万杰(1613年—1680年),字贞卿,号庸庵,晚号龙山樵夫,广东潮州府揭阳县蓝田都(今属丰顺县汤南镇隆烟永丰村)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罗万杰少负才名。崇祯三年(1630年),乡试中举。崇祯七年(1634年),登甲戌科进士,任行人司行人,升吏部清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因父丧归乡。弘光朝,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郭之奇建议罗万杰与郝尚久合兵攻取福建,但罗万杰起兵时,郝尚久已经降清。罗万杰遂隐居。康熙年间,朝廷请其出山被婉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裕之,一字拙余,居张山之麓,因自号张山樵夫。诸生。善画兰,人称“张兰”。工诗古文。有《苕云诗钞》、《玉楮文集》、《拙余印谱》等。
《國語辭典》:樵隐(樵隱)  拼音:qiáo yǐn
1.樵夫与隐士。南朝宋。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2.隐于樵采的人。
分類:樵夫隐士
《国语辞典》:蕉鹿梦(蕉鹿梦)  拼音:jiāo lù mèng
郑国樵夫得鹿、失鹿,而引起争论的故事。见《列子。周穆王》。后用以比喻人生得失无常,有如梦幻。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千古老蟾口〉词:「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分类:樵夫争论
《漢語大詞典》:鱼樵(魚樵)
渔人和樵夫。 元 杨载 《春晚喜晴》诗:“渐喜鱼樵狎,仍欣鸟雀驯。”白雪遗音·南词·八仙湘子:“鱼樵引,路八千, 李万 张千 被虎啣。”参见“ 渔樵 ”。
分類:渔人樵夫
《漢語大詞典》:渔樵(漁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漢語大詞典》:农樵(農樵)
军民和樵夫。 明 何景明 《嗤盗文》:“后皇植生,小大有职,农樵在野,工商居国。” 清 方正瑗 《度秦峪岭至商州与王刺史》诗:“下鞍问疾苦,农樵意自骋。”
《漢語大詞典》:烂柯樵(爛柯樵)
因观棋而忘砍柴的樵夫。 清 赵翼 《扈从途次杂咏·打柴》:“日斜方待爨,莫作烂柯樵。”参见“ 烂柯 ”。
分類:砍柴樵夫
《國語辭典》:烂柯(爛柯)  拼音:làn kē
晋代王质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观,后见斧柄朽烂,回家时,已百岁,时人皆不识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后比喻人世的变换转移。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若还奏曲能招凤,在此观棋必烂柯。」
《国语辞典》:茶衣  拼音:chá yī
1.浓茶冷却后,凝浮于茶水表面上的薄膜。
2.一种国剧戏服。为扮演跑堂、樵夫、书僮等所穿。以蓝布制成的对襟短衫,衣襟边缘及袖口处缝以白布边。
《國語辭典》:询于刍荛(詢於芻蕘)  拼音:xún yú chú ráo
刍荛,割草砍柴的人。询于刍荛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询问请教。谓不耻下问。《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漢語大詞典》:樵头(樵頭)
指樵夫用以束发的头巾。也泛指粗布头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越王 、 范蠡 趋入石室, 越王 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养马》:“脱轩冕而着樵头,去冠裳而服犊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