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浑沌(渾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元气不分、模糊不清的状态。汉。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也作「混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也作「浑敦」。
3.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后用以比喻冥顽糊涂不开通。也作「浑敦」。
4.庄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无耳目鼻口。见《庄子。应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朴。汉。扬雄《太玄经。卷六。驯》:「浑沌无端,莫见其根。」
5.神话传说中的恶兽。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也作「浑敦」。
3.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后用以比喻冥顽糊涂不开通。也作「浑敦」。
4.庄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无耳目鼻口。见《庄子。应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朴。汉。扬雄《太玄经。卷六。驯》:「浑沌无端,莫见其根。」
5.神话传说中的恶兽。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漢語大詞典》:渺漫
(1).广远;幽长。 唐 张九龄 《故刑部李尚书挽歌词》之三:“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唐 高适 《东征赋》:“连山鬱其漭荡,大泽平乎渺漫。” 明 高濂 《玉簪记·会友》:“山深路渺漫,更板萝捫壁,直上层峦。”
(2).模糊;虚幻。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物无遁形,但或结于身,或播于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熟覩其际哉。”《全元散曲·一枝花·香绵》:“梨云梦渺漫,柳絮春零乱。”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上:“《盘古坟诗》:‘名字虚无姓渺漫,当年谁与葬衣冠。’”
(3).稀少;消失。 唐 唐彦谦 《无题》诗之五:“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青鸞信渺漫。”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次吹万见赠原韵》:“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4).犹渺茫。没有把握。 宋 苏轼 《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目覩积水未退,下田因已没於深水,今岁必恐无望,而中上田亦自渺漫。”
(2).模糊;虚幻。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物无遁形,但或结于身,或播于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熟覩其际哉。”《全元散曲·一枝花·香绵》:“梨云梦渺漫,柳絮春零乱。” 清 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上:“《盘古坟诗》:‘名字虚无姓渺漫,当年谁与葬衣冠。’”
(3).稀少;消失。 唐 唐彦谦 《无题》诗之五:“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青鸞信渺漫。”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次吹万见赠原韵》:“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4).犹渺茫。没有把握。 宋 苏轼 《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目覩积水未退,下田因已没於深水,今岁必恐无望,而中上田亦自渺漫。”
《漢語大詞典》:浑茫(渾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