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铅椠(鉛槧)  拼音:qiān qiàn
铅,铅笔。椠,木牍。铅椠皆为古人纪录文字的工具。唐。杜牧 长安杂题诗六首之二:「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清。王鹏运〈摸鱼子。莽风尘雅寥落〉词:「十年铅椠殷勤抱,弦外独寻琴趣。」
《漢語大詞典》:抱椠(抱槧)
见“ 抱槧怀铅 ”。
《國語辭典》:抱椠怀铅(抱槧懷鉛)  拼音:bào qiàn huái qiān
拿著书写的书版,带著写字的铅条。比喻勤于写作。宋。刘跂 金石录序:「用力多,见功寡,此雠校之士抱椠怀铅,所以汲汲也。」也作「握椠怀铅」。
《漢語大詞典》:握椠(握槧)
见“ 握铅抱槧 ”。
《漢語大詞典》:握铅抱椠(握鉛抱槧)
语本西京杂记卷三:“ 扬子云 好事,常怀铅提槧,从诸计吏,访殊方絶域四方之语。”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后遂以“握铅抱槧”为勤于写作、校勘的典故。 清 冯桂芬 《苏州试院记》:“ 同治 初元……勘定 苏州 ,復次第削平 常 、 镇 、 湖 、 嘉 诸郡县,千里敉安,握铅抱槧之士散之四方者,至是咸归里。”亦省作“ 握槧 ”、“ 握铅 ”。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以世之多故,握槧之不可以苟,未及事事,而齿髮固已衰矣。”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它日残喘稍苏,校刻先人遗书毕,当再鼓握铅之气。”
《高级汉语词典》:椠铅
指读书、作诗文
《漢語大詞典》:宋椠(宋槧)
宋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王延喆:“一日,有持 宋 槧史记求粥者,索价三百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卷二:“予刻《渔洋续集》,将访 宋 槧,苦无解书者。”
《漢語大詞典》:椠人(槧人)
(1).谓读书而有见识之人。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萧 曹 ?曰:‘ 萧 也规, 曹 也随。’ 滕 、 灌 、 樊 、 酈 ?曰:‘侠介。’ 叔孙通 ?曰:‘槧人也。’” 李轨 注:“见事敏疾。”参阅 汪荣宝 义疏。
(2).刻字匠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余评 李白 诗如张乐於 洞庭 之野,无首无尾,不主常故,非墨工槧人所可拟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经史百家简编:“写官之不事事不足怪,校者何亦不一涉目,即付槧人登板?”
《國語辭典》:椠本(槧本)  拼音:qiàn běn
刻本。宋。黄伯思《东观馀论。卷下。跋洛阳所得杜少陵诗后》:「此帙所录杜子美诗,颇与今行椠本小异。」
分類:刻本
《漢語大詞典》:御椠(御槧)
宋理宗 时御批及近臣密奏所用的黄封简板。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简椠古无有也》:“往者御批至政府从官则皆用蠲纸。自 理宗 朝,亦用黄封简版,或以象牙为之,而近臣密奏亦或用之,谓之御槧,盖亦古所无也。”
《漢語大詞典》:绨椠(綈槧)
供书写用的丝织物和木版片。指书册。晋书·文苑传序:“ 西都 贾 马 耀灵蛇於掌握, 东汉 班 张 发雕龙於綈槧。”
《漢語大詞典》:书椠(書槧)
指印刷术。 严复 《救亡决论》:“远之蚕桑司南,近之若书槧火药,利民前用,不可究言。”
分類:印刷术
《漢語大詞典》:脱椠(脱槧)
翻刻,翻印。 宋 苏轼 《送人序》:“ 王氏 之学,正如脱槧,案其形模而出之。”
分類:翻刻翻印
《漢語大詞典》:觚椠(觚槧)
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 明 徐渭 《赠沈母序》:“苟有逸贤野史为之书数字於觚槧间,亦足以信后。” 章炳麟 《信史上》:“假令纬书授之口耳,不在竹帛觚槧之间,故 秦 火弗能烧。”
《漢語大詞典》:简椠(簡槧)
简帖。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简椠》:“简槧古无有也, 陆务观 谓始於 王荆公 ,其后盛行。 淳熙 末始用竹纸高数寸阔尺餘者,简板几废。”参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分類:简帖
《骈字类编》:松椠(松椠)
南北朝 庾肩吾 和刘明府观湘东王书诗 松椠芳帙气,柏熏起厨文。
《国语辞典》:古椠(古椠)  拼音:gǔ qiàn
通称旧刻的版本为「古椠」。
分类: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