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棺钱(棺錢)
置办棺材的钱。汉书·哀帝纪:“赐死者棺钱,人三千。”
分類:置办棺材
《漢語大詞典》:棺器
棺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人有问 殷中军 :‘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明日将军召吏发掘,果得二骸,备衣衾棺器,礼而塟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周洽 ﹞卒于都水使者,无以殯敛,吏人为买棺器。”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革棺
以水牛、兕牛之皮为棺饰,称“革棺”。礼记·丧大记“君大棺八寸,属六寸,椑四寸,上大夫棺八寸,属六寸” 汉 郑玄 注:“上公革棺不被,三重也。诸侯无革棺,再重也。”
《漢語大詞典》:同棺
共殓一棺。礼记·檀弓下:“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杀。”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一:“生为併身物,死为同棺灰。”
《漢語大詞典》:棺椟(棺櫝)
粗劣的小棺。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今京师及天下囚未判,在狱至死,无近亲者,给衣衾棺櫝葬之,不得暴露。”
分類:粗劣
《漢語大詞典》:水晶棺
用晶质玻璃制成的棺材。
分類:玻璃棺材
《漢語大詞典》:通替棺
一种像抽屉一样可以随意开闭的棺木。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殷淑仪:“及薨,帝常思见之,遂为通替棺,欲见輒引替覩尸,如此积日,形色不异。”亦省称“ 通替 ”。 清 叶廷琯 《读朗玉弟〈湘烟小录〉缀成韵语代写哀思》诗之十四:“更无通替能相见,落叶哀蝉一哭中。”
《骈字类编》:铁棺(铁棺)
明一统志铁棺垛在扬州府兴化县南法华废寺西长九尺高三尺前阔后狭宛若棺状
《骈字类编》:银棺(银棺)
王勃四分律宗记序见金杖下
《漢語大詞典》:棺函
棺材。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怕你子母每受穷时典卖盘缠,比如包尸裹骨棺函内烂。” 元 王伯成 《哨遍·赠长春宫雪庵学士》套曲:“因见无常,谩劳供养看经懺,虽有六亲人,谁能替入棺函。”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他紧靠定那棺函儿呢。”
分類:棺材
《骈字类编》:画棺(画棺)
事原汉和帝追封谥皇太后父梁松为褒新悯侯改殡赐东园画棺
《高级汉语词典》:灵棺  拼音:líng guān
用于葬礼之后的亡者弥撒的一种以棺衣覆盖的棺形结构
《漢語大詞典》:杝棺
椴木做的棺材。礼记·檀弓上:“杝棺一,梓棺二。”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属棺(屬棺)
指在杝棺之外,大棺之内的棺。用梓木制作。《礼记·檀弓上》“梓棺二” 唐 孔颖达 疏:“梓棺二者,杝棺之外,又有属棺,属棺之外,又有大棺,大棺与属棺并用梓,故云二也。”
《漢語大詞典》:正棺
将死人小敛之后,移放到堂上。《公羊传·定公元年》:“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 何休 注:“正棺者,象既小敛夷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