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永息庵
指棺材。 宋 陶谷 清异录·丧葬:“右补闕 王正己 四十四致仕,预置棺,题曰‘永息庵’,置之寝室。”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长生板(長生板)
指棺材。《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买了一副百把银子的长生板,越日就殮他去了。”
分類:棺材
《国语辞典》:熟料材儿(熟料材儿)  拼音:shú liào cái ér
棺材。《金瓶梅》第六二回:「将就使十来两银子买副熟料材儿,把我埋在先头大娘坟旁。」
分类:棺材
《国语辞典》:棺材板  拼音:guān cai bǎn
1.棺材。
2.比喻人面无表情。如:「瞧他那一付棺材板似的脸孔,不知道又是谁招惹了他?」
3.一种小吃点心。将炸熟的方形面包挖空,填入奶油面糊,配上鸡肝、豌豆、虾仁、马铃薯、花枝等材料,再将原挖出的面包片覆盖上。因形状与过程像棺材封棺一样,故称为「棺材板」。流行于台南市一带。早期也称为「鸡肝板」。
《漢語大詞典》:棺椑
泛指棺材。 清 刘大櫆 《汪府君墓志铭》:“﹝ 汪景晃 ﹞一以施济为己事……死而手足不揜形,赠以棺椑,而里之赖以殯殮者至三千餘人。”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楸函
棺材。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七月十三日 悰 ( 杜悰 )乃薨,将归葬 洛阳 ,为束身楸函而即路。”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楸函:“楸函,盖即棺也。”
分類:棺材
《漢語大詞典》:木榇(木櫬)
棺材。《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德 拜谢回家,令匠人造一木櫬。次日,请诸友赴席,列櫬於堂。众亲友见之,皆惊问曰:‘将军出师,何用此不祥之物?’”
分類:棺材
《國語辭典》:土木  拼音:tǔ mù
1.建筑工程。《抱朴子。外篇。诘鲍》:「起土木于凌霄,构丹绿于棼橑。」《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又西苑之设,禽畜是处,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而皆务精土木,营建无已。」
2.不加文饰。《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文。」
《國語辭典》:土木堡  拼音:tǔ mù bǎo
地名。明英宗曾于此兵败,被也先俘虏。
《國語辭典》:梓宫(梓宮)  拼音:zǐ gōng
皇帝的棺木。以梓木做成。《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太尉憙告谥南郊,司徒䜣奉安梓宫,司空鲂将校复土。」《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
《漢語大詞典》:桐棺
桐木做的棺材。因其质地朴素,故表示薄葬。左传·哀公二年:“桐棺三寸,不设属辟。”墨子·节葬下:“﹝ 禹 ﹞葬 会稽 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汉书·周磐传:“若命终之日,桐棺足以周身。”
《漢語大詞典》:棺衾
(1).棺材和衾被。泛指殓尸之具。 清 吴嘉纪 《七歌》之二:“慈母谢世值饥年,棺衾草草何曾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吩咐外甥女儿看好了老爹,你同我出去料理棺衾。”
(2).谓收殓。 宋 曾巩 《湘寇》诗:“羣党争夸杀吏士,白骨弃野谁棺衾。”
《國語辭典》:灵柩(靈柩)  拼音:líng jiù
对死者棺材的敬称。《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三国演义》第八回:「刘表换回黄祖,孙策迎接灵柩。」也称为「灵榇」。
《漢語大詞典》:定胜(定勝)
古代棺材和盖接缝处所用木楔。 清 沈赤然 《寒夜丛谈·谈礼》:“古者棺不用钉,以皮纵横束之,棺盖合缝处则连之以衽。衽,小腰也。今俗名定胜。”
《漢語大詞典》:斲棺
亦作“斵棺”。 劈开棺材。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齐 崔杼 、 郑 归生 皆加追戮,陈尸斲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勋戚·陆炳恤典:“至 高新郑 再起,復嗾言路劾其罪状,籍没其家,且谓当斵棺戮尸。”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吾夫方死二十餘日,何不斵棺而取之?”
分類:劈开棺材
《國語辭典》:蚁结(蟻結)  拼音:yǐ jié
1.像蚂蚁一样集结。形容盛多。唐。崔融〈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护苏蚁结,默啜蜂飞。」唐。柳宗元〈安南都护御史中丞充安南本管经略招讨处置等使上柱国武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张公墓志铭〉:「制器足兵,溃兹蚁结。」
2.棺木罩幕四角上所画的花纹。《礼记。檀弓上》:「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