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纵体(縱體)  拼音:zòng tǐ
1.跳舞时身体轻举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纷纵体而迅赴,若惊鹤之群罢。」《文选。曹植。洛神赋》:「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2.放纵身体,行为不检。汉。荀悦《前汉纪。卷二八。孝哀皇帝纪》:「是以君子以道折中,不肆心则不纵体焉,惟义而后已。」
《漢語大詞典》:检约(檢約)
检束,约束。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论:“检约宗族,亲戚莫敢犯禁。”旧唐书·高祖纪:“是以敷演经教,检约学徒,调懺身心。”新唐书·李德裕传:“ 德裕 自检约,以留州财赡兵,虽俭而约,故士无怨。”
分類:检束约束
《漢語大詞典》:符伍
古制,居民五家,共同签具一份连保连坐契约以相检束,称为符伍。宋书·王弘传:“左丞 孔默之 议:‘君子小人,既杂为符伍,不得不以相检为义。’”南史·王俭传:“时都下舛杂,且多姦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 俭 諫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於事既烦,理成不旷。’”
《漢語大詞典》:游宕(遊宕)
放纵无检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 史怀 季山 , 陈郡 人,少游宕不羈,然有才思。既壮,乃折节为学,与名士 李子迁 、 侯季书 、 王飞伯 游。”
见“ 游荡 ”。
分類:放纵检束
《國語辭典》:游荡(游蕩)  拼音:yóu dàng
閒游不务正业。《三国演义》第二八回:「他若肯习武艺,便是有志之人;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个妇人家不出闺门,岂有个叫了船在这河内游荡之理!」也作「游荡」。
《國語辭典》:游荡(遊蕩)  拼音:yóu dàng
閒游不务正业。《红楼梦》第七○回:「宝玉听了,便把书字又搁过一边,仍是照旧游荡。」也作「游荡」。
《漢語大詞典》:方检(方檢)
方正而能检束。北史·裴骏传:“﹝ 骏 ﹞弱冠,通涉经史,方检有礼度,乡里宗敬焉。”
分類:方正检束
《國語辭典》:散儒  拼音:sǎn rú
不自检束的儒者。《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西京杂记》卷三:「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
《国语辞典》:书夹(书夹)  拼音:shū jiá
检束讲义、笔记的夹子。
《国语辞典》:锋芒内敛(锋芒内敛)  拼音:fēng máng nèi liàn
形容自我检束、不放纵自己的锐气和才华。如:「他锋芒内敛,其实能力很强。」
《国语辞典》:放荡弛纵(放荡弛纵)  拼音:fàng dàng shǐ zòng
行动随便,不加检束。《红楼梦》第一九回:「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情恣性,最不喜务正。」
《漢語大詞典》:砥束
磨砺品行,检束举止。宋书·刘秉传:“ 秉 少自砥束,甚得朝野之誉。”
《漢語大詞典》:嗛约(嗛約)
谦恭检束。文选·班昭〈东征赋〉:“敬慎无怠,思嗛约兮。” 李善 注:“周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嗛与谦音义同。”
分類:谦恭检束
《漢語大詞典》:浪弟子
詈词。称行为放荡、不知检束的青年人。《水浒传》第一○二回:“那妇人駡道:‘浪弟子,鸟歪货,你闲常时,只喜欢使腿牵拳,今日弄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