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捷疾鬼
梵语“夜叉”的意译。以其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故云。 元 觉岸 释氏稽古略·共和:“ 东天竺国 阿育王 ,碎七寳末造八万四千寳塔,尽收西域及龙宫所藏世尊舍利,一一塔之。命 耶舍尊者 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捷疾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置一塔。” 清 钱谦益 《鳖虱》诗:“倏若捷疾鬼,惊走在一瞥。”
《漢語大詞典》:逾缮那(逾繕那)
亦作“踰缮那”。 [梵语yojana]。古 印度 计程单位名。一般含义为“套一次牛所行的路程”,并无确定的长度。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 印度 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载,惟十六里。”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佛肉眼见四十里》:“其肉眼亦彻见一踰缮那。踰缮那者,四十里也。”
分類:梵语印度
《漢語大詞典》:因陀啰(因陀囉)
梵语Indra的音译。或译为“因提梨”、“因陁罗”。意译作天主或天帝释。本为雷雨之神,或谓保护世界之神。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因坻,或言因提梨或言因陀囉,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经中亦称天主或称天帝释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故 吠陁 之民,见夫凄风烈雨,黑云如盘,奔电时作,则以为 因陁罗 与敌斗,为之栗然生虔敬念。”
《漢語大詞典》:无间地狱(無間地獄)
(1).佛教语。即阿鼻地狱(梵语avic-inaraka)。据《俱舍论》卷十一称,造“十不善业”的重罪者堕入之,“受苦无间”,是地狱的最底层。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我看着他,想起我当初那妬妇来,恨不即时推你到无间地狱去!”
(2).指无间地狱中的重罪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冥府司籍之吏﹞曰:‘……不轮迴者亦三途:圣贤仙佛,不入轮迴;无间地狱,不得轮迴;无罪无福之人……无可轮迴。’”
《漢語大詞典》:索诃世界(索訶世界)
佛教语。即娑婆世界。索诃,梵语的译音,也译作“娑婆”。意为“能忍”、“堪忍”。索诃世界,又名忍士,系 释迦牟尼 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 唐 道宣 释迦方志·封疆:“佛之所王土也,号曰索訶世界,即古翻经为娑婆矣,经中所谓忍土者也。谓此土人强识力念能忍苦乐,堪任道器,故佛王之。”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六:“索訶世界,旧娑婆,梵语也。此云堪忍,即 释迦如来 所主忍土地。”亦省作“ 索訶 ”。《法华经玄赞》卷二:“梵云索訶,此云堪念。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
《國語辭典》:娑婆世界  拼音:suō pó shì jiè
佛教称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参见「娑婆」条。
《漢語大詞典》:私诃条国(私訶條國)
亦作“ 私訶国 ”。 古国名。梵语或巴利语音译,今 斯里兰卡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安息国 去 私訶国 二万里,国土临海上,即汉书 天竺 安息国 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私訶条国 金辽山 寺中有石鼉。”
《漢語大詞典》:素呾缆(素呾纜)
梵语sūtra的意译。即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是五百贤圣,先造十万颂《鄔波第鑠论》,释素呾缆藏。”素呾缆藏,佛说经典之总集。
分類:梵语意译
《漢語大詞典》:炎摩
佛教语。梵语Yama的音译。主管地狱之王。 清 梅冲 《诗佛歌》:“佛之所到无不化,先生法力如其大。一声忽作狮子吼,喝破炎摩下方走。”
《漢語大詞典》:鸯窭利摩罗(鴦窶利摩羅)
佛教人名。梵语。意译为 指鬘 。初信邪说,杀人取指以作冠首华鬘。为充指数,甚至欲害其母。后得佛教诲,改过忏诲,而入佛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 善施长者 宅侧有大窣堵波,是 鸯窶利摩罗 捨邪之处。 鸯窶利摩罗 者, 室罗伐悉底国 之凶人也。作害生灵,为暴城国,杀人取指,冠首为鬘。将欲害母,以充指数。 世尊 悲愍,方行导化。”亦省称“ 鸯摩 ”。 清 陈维嵩 《高阳台·绣佛》词:“配匀五色长生缕,记 鸯摩 夙业, 迦叶 前游。”
《漢語大詞典》:一切有情
佛教指一切众生。有情,梵语Sattva的意译,旧译为众生。《大般若经》卷五七八:“一切有情种种希愿,随其无罪,皆能满足。”《金刚经》:“若欲救护一切有情调伏敬爱,令作种种利益事者,当依根本金刚禰鉢多法。”
《漢語大詞典》:曳瑟知林
义译“杖林”。曳瑟知,梵语音译,义云“杖”。佛教故事,传说有婆罗门不信 释迦 身长丈六,乃以丈六竹杖量佛身。婆罗门将杖端增长,佛身亦随长,不可穷究,乃投杖而去,后遂生根成林。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按,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称此林为“杖林”,即今之Jeshtiban。
《漢語大詞典》:须达多(須達多)
梵语sudatta的音译。意译为“善与”、“善给”、“善授”等。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富商, 波斯匿王 的大臣, 释迦 的有力施主之一,号称 给孤独 。后皈依佛陀。与 祇陀太子 共同施佛精舍,称 祇树给孤独园 。 晋 法显 佛国记:“ 拘萨罗国 舍卫城 ,城内人民希旷,都有二百餘家,即 波斯匿王 所治城也。 大爱道 故精舍处 须达长者 井壁,及 鸯掘魔 得道般泥洹绕身处,后人起塔,皆在此城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大觉世尊於 舍卫国 祇树给孤之园 ,宣説此经…… 须达 为人慈善,好给济於孤贫,是以因行立名 给孤 。布金买地,修建伽蓝,请佛延僧,是以列名经内。”
《漢語大詞典》:须曼那(須曼那)
梵语的音译,古 印度 花名。其形色俱媚,令见者心悦,故又名“称意花”、“悦意花”。 天竺国 旧俗用此花结环,用以装饰头身。翻译名义集·百花:“须曼那,或云须末那,又云苏摩那。此云善摄意。又云称意华。其色黄白而极香。树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盖。”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生天上,春吐栴檀气,夏吐芬陀利气,秋吐兰气,冬吐须曼那气。”亦省称“ 须曼 ”。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须曼犹开称意花,频婆自结相思果。”
《漢語大詞典》:须摩提(須摩提)
梵语sumati的译音,或译作“须摩题”。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为 阿弥陀佛 所居,意译为“妙意”、“好意”。般舟三昧经·行品:“独一处止念西方 防弥陀佛 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 须摩提 。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翻译名义集·世界:“《大论》云:此云‘妙意’,亦‘好智’,亦‘好意’。《弥陀经》云:‘ 阿弥陁佛 所居国土名 须摩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