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8,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桑扈
桑日
楼桑
女桑
桑中
梓桑
桑谷
桑者
桑里
田桑
桑暾
桑椹
桑条
桑竹
树桑
《國語辭典》:桑扈  拼音:sāng hù
1.动物名。雀形目鸣禽类。头黑色,嘴曲而厚,色黄,背腹皆淡灰褐色,翼紫黑。喜食果实及谷类。也称为「桑雇」。
2.古代隐士名。《楚辞。屈原。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羸行。」
3.传说是少昊时的官名。为主管农事的九扈之一,掌理奖励百姓耕作养蚕之事。汉。蔡邑〈独断上〉:「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桑扈,刺幽王也。」或亦指颂美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交交桑扈,有莺其羽。」
《漢語大詞典》:桑户
(1).即 子桑户 。又名 子桑伯子 。 鲁 人。古代的隐士。庄子·大宗师:“ 子桑户 死,未葬。 孔子 闻之,使 子贡 往待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返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2).鸟名。即桑扈。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未济》:“桑户窃脂,啄粟不宜,乱政无常,使心孔明。”原注:“桑户,鸟名,窃脂即桑扈也。”参见“ 桑扈 ”。
(3).桑枝编成的门。参见“ 桑户棬枢 ”、“ 桑户蓬枢 ”。
《骈字类编》:桑日
晋书礼志先桑二日蚕宫生蚕著簿上桑日皇后未到太祝令质明以一太牢告祠谒者一人监祠祠毕彻馔班馀胙于从桑及奉祠者皇后至西郊升坛公主以下陪列坛东皇后东面供桑采三条
《漢語大詞典》:楼桑(樓桑)
见“ 楼桑里 ”。
《漢語大詞典》:楼桑里(樓桑里)
汉 末 刘备 的故里名。在今 河北省 涿县 境。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 刘备 少时,宅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如车盖。 备 与诸小儿在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称此地为 楼桑里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巨马水 ……又东逕 涿县 酈亭 楼桑里 南,即 刘备 之旧里也。”亦省称“ 楼桑 ”。 清 黄景仁 《张桓侯故里》诗:“小店犹名 义 ,居民半姓 张 。时时有云气,往往接 楼桑 。”
《漢語大詞典》:女桑
小桑树。《诗·豳风·七月》:“猗彼女桑。” 郑玄 笺:“女桑,荑桑也。” 朱熹 集传:“女桑,小桑也。” 汉 枚乘 《七发》:“女桑河柳,素叶紫茎。”尔雅·释木:“女桑,桋桑。” 郭璞 注:“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 清 王夫之 《九昭》:“飘女桑之季叶兮,哀弱丧之便娟。”
分類:桑树郭璞
《國語辭典》:桑中  拼音:sāng zhōng
《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桑中,刺奔也。」或亦指男女相悦之诗。首章二句为:「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漢語大詞典》:桑中之喜
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左传·成公二年:“ 申叔 跪从其父,将适 郢 ,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 桑中 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 杨伯峻 注:“此借用‘桑中’一词,暗指 巫臣 与 夏姬 私约。”《花月痕》第四六回:“﹝南北二帅﹞方其未败,锦衣玉食,倡优歌舞,其厮养贱紈綺,吸洋烟,莫不有 桑 中 之喜。”参见“ 桑中 ”。
《漢語大詞典》:梓桑
(1).梓木与桑木。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百里,曰 大尧之山 ,其木多松柏,多梓桑。”
(2).即桑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烽烟起,烽烟起,梓桑半损。欲归,归途难问。”参见“ 桑梓 ”。
《國語辭典》:桑梓  拼音:sāng zǐ
桑树和梓树。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以养蚕,种梓树以制作器具。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后借指故乡家园。《文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也作「梓里」。
《漢語大詞典》:桑谷(桑穀)
二木名。古时迷信以桑穀生于朝为不祥。书·咸有一德《〈亡书〉序》:“ 伊陟 相 大戊 , 亳 有祥,桑穀共生于朝。” 孔颖达 疏:“桑穀二木,共生於朝。朝非生木之处,是为不善之徵。”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北燕·冯跋:“桑穀生朝, 太戊 修德而 殷 道兴。” 唐 独孤及 《谏表》:“彼 太戊 桑穀, 宋景 荧惑,焉足为陛下道哉。”
《骈字类编》:桑者
明 吴梦旸 夏玄成邀集中园歌 君胡为乎衡门下,偃卧中园号桑者。
《漢語大詞典》:桑里
即桑梓。故乡。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憨仙 道:‘先生,你是 处州 ,我是 台州 ,相近,原要算桑里。’”
分類:桑梓故乡
《漢語大詞典》:田桑
(1).种田和养蚕。泛指农事。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三国志·吴志·孙休传:“田桑已至,不可后时。” 晋 陶潜 《杂诗》之七:“代耕非本望,所业在田桑。”
(2).在田园中栽种整齐的桑树,与散种的“树桑”相对。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近日山阳桲欏树几伐尽,育蚕者甚少,亦间有种桑者,惟不知种植之法,只有树桑,并无田桑。”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予以南方田桑之法告之,其父老甚喜。”
《骈字类编》:桑暾
董越朝鲜赋眷彼东国朝家外藩西限鸭江东接桑暾
《漢語大詞典》:桑椹
(1).即桑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始与屯田”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袁绍 之在 河 北,军人仰食桑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桑椹甘香,鴟鴞革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鳩食桑椹多,则醉伤其性。”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去偷桑椹吃。”参见“ 桑葚 ”。
(2).中药名。为桑葚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加蒸后晒干的制品。性寒味甘,能补肝益肾,滋阴养血,聪耳明目,止渴生津。
《國語辭典》:桑葚  拼音:sāng shèn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有呈白色或紫黑色二种,味甘可食。也作「桑椹」。
《骈字类编》:桑条(桑条)
宋 陈造 绍熙壬子劝耕妙胜四首 其四 桑条麦陇接比邻,社酒家炊丐路人。
《骈字类编》:桑竹
唐 温庭筠 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皋原寂历垂禾穗,桑竹参差映豆花。
《骈字类编》:树桑(树桑)
诗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菜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汉书食货志见 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