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卷 → 捲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文字 拼音:wén zì
1.人类用来表示观念、记录语言的符号。
2.文书。《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您去攻破宋州,为我夺取张节使归娘。才得,便发文字来报我。」《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有甚事烦恼?想是县里有甚文字不了。」
3.文章、书籍。《董西厢》卷三:「早收拾琴囊,打叠文字。」《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青邱文字,虽其中并无毁谤朝廷的言语,既然太祖恶其为人,且现在又是禁书,先生就不看他的著作也罢。」
《國語辭典》:文牒 拼音:wén dié
文书、卷宗。《西游记》第二九回:「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
《國語辭典》:卷宗 拼音:juàn zōng
1.公私机关分类汇存的文件。如:「这几分卷宗非常重要,要妥善保管。」也称为「案卷」。
2.存放文件的纸夹。如:「卷宗内的公文十分紧急,请尽速送交有关单位处理。」
《國語辭典》:书案(書案) 拼音:shū àn
1.官署治理公事用的桌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张千做么喝科云)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也称为「公案」。
2.泛指长形书桌。唐。
白居易 诗:「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中间挂著一轴倪云林的画,书案上摆著一大块不曾琢过的璞。」
3.公文案卷。《后汉书。卷一一。刘玄刘盆子列传。刘玄》:「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扺破书案。」唐。刘禹锡〈〉诗:「酒瓶常不罄,书案任成堆。」
4.文书的草案。
《國語辭典》:文案 拼音:wén àn
1.公文、案件。《南史。卷一三。宋宗室及诸王传上。武帝诸子传》:「义康性好吏职,锐意文案,纠剔是非,莫不精尽。」唐。
戴叔伦 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2.旧时官署草拟文书或管理档案的僚属。《老残游记》第三回:「原来这人系江苏人,号绍殷,充当抚院内文案差使。」《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这胡中立乃是江西人氏,近年在上海制造局充当文案。」
《國語辭典》:具狱(具獄) 拼音:jù yù
1.文字记录完备的狱案。《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新唐书。卷一一四。崔融传》:「安潜于吏事尤长,虽位将相,阅具狱,未尝不身听之。」
2.狱讼资料完全,据以定罪。《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
《國語辭典》:成案 拼音:chéng àn
1.已处理好的卷宗。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
2.旧的案例。明。刘基〈书苏伯脩御史断狱记后〉:「断大狱必视成案,苟无其隙,不得而更焉。」
《國語辭典》:积案(積案) 拼音:jī àn
1.案,长桌。积案指堆满几案。《隋书。卷六六。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2.累积没有处理的案件。如:「积案如山」。
《國語辭典》:司房 拼音:sī fáng
1.刑房,州县衙门里负责记录口供、管理案卷的部门。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正在司房里攒文书哩,一应閒杂人等,都不放过去。」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更著你大欢喜哩,张千,司房中唤出那张秉彝来者。」
2.管刑狱的官吏。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取官绵纸一张,著司房责下口词,等他夫妻两个画了准伏,当堂判个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