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那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摄颂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
根身经
根利有遮无遮
根门
根性
根见家
根缺
佛类词典(续上)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那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摄颂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
根身经
根利有遮无遮
根门
根性
根见家
根缺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明安居之事。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明安居之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义净译。特明提婆破僧之事。
(书名)二卷,唐义净译。特明提婆破僧之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义净译。尼陀那者,十二部中之因缘经,于前五卷说之。目得迦者十二部教中之本事经,于后五卷说之。是关于律之缘起本生也。梵Mu%lasarva%stiva%danida%nama%tr!ka。
(书名)十卷,唐义净译。尼陀那者,十二部中之因缘经,于前五卷说之。目得迦者十二部教中之本事经,于后五卷说之。是关于律之缘起本生也。梵Mu%lasarva%stiva%danida%nama%tr!ka。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元拔合思巴集。
(书名)一卷元拔合思巴集。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那耶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比丘尼之根本大律藏也。梵Bhiks!un!i-vinaya。
(书名)二十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比丘尼之根本大律藏也。梵Bhiks!un!i-vinaya。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义净译。特说皮革之事。
(书名)二卷,唐义净译。特说皮革之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摄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摄略毗奈耶杂事之偈颂。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摄略毗奈耶杂事之偈颂。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明功德衣之事。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明功德衣之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十卷尼陀那目得迦中之本颂别行者。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十卷尼陀那目得迦中之本颂别行者。
根身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三种境之一。言眼等五根身为阿赖耶识之相分。
(术语)阿赖耶识三种境之一。言眼等五根身为阿赖耶识之相分。
根利有遮无遮
【佛学大辞典】
(术语)根性锐利,不为烦恼所遮者。如佛在世之舍利弗,根性锐利,为烦恼所遮者。如佛在世之阇王央崛。见止观二下。
(术语)根性锐利,不为烦恼所遮者。如佛在世之舍利弗,根性锐利,为烦恼所遮者。如佛在世之阇王央崛。见止观二下。
根门
【佛学大辞典】
(杂语)眼等六根为漏出种种烦恼,入种种妄尘之门户,故曰根门。杂阿含经十一曰:「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位。」
【佛学常见辞汇】
眼等六根是漏出种种烦恼和入种种妄尘的门户。
(杂语)眼等六根为漏出种种烦恼,入种种妄尘之门户,故曰根门。杂阿含经十一曰:「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位。」
【佛学常见辞汇】
眼等六根是漏出种种烦恼和入种种妄尘的门户。
根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气力之本曰根,善恶之习惯曰性。辅行二之四曰:「能生为根,数习为性。」
【佛学常见辞汇】
根为能生之义,人性具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为根性。
【俗语佛源】
人的本性和本质,俗语谓之「根性」。如茅盾《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尽磨灭的羞耻心,还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这一刹那间爆发。」「根性」源于佛家,谓众生善恶的业力和习性。《辅行传弘决》卷二指出:「能生为根,数习为性。」意谓能产生善恶的力叫「根」,善恶的习气叫「性」。如宋·苏轼《胜相院经藏记》:「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与「根性」相似的还有「根器」。佛教认为众生根器有大小、高下、利钝、善恶等区别。如唐·李华《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群生根器,各各不同;唯最上乘,摄而归一。」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器而分别设立的。佛门主张观人的根器而「对机说法」,做到有的放矢。(李明权)
(术语)气力之本曰根,善恶之习惯曰性。辅行二之四曰:「能生为根,数习为性。」
【佛学常见辞汇】
根为能生之义,人性具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为根性。
【俗语佛源】
人的本性和本质,俗语谓之「根性」。如茅盾《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尽磨灭的羞耻心,还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这一刹那间爆发。」「根性」源于佛家,谓众生善恶的业力和习性。《辅行传弘决》卷二指出:「能生为根,数习为性。」意谓能产生善恶的力叫「根」,善恶的习气叫「性」。如宋·苏轼《胜相院经藏记》:「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与「根性」相似的还有「根器」。佛教认为众生根器有大小、高下、利钝、善恶等区别。如唐·李华《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群生根器,各各不同;唯最上乘,摄而归一。」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器而分别设立的。佛门主张观人的根器而「对机说法」,做到有的放矢。(李明权)
根见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眼见家,即立眼根能见色境之说也。盖古来说五识依五根各缘自境时,眼识能见色乃至身识能觉触,或眼根能见色乃至身根能觉触者,凡有四种:一根见,二识见,三根识相应之慧见,四根识和合见也。见大毗婆沙论等。
(术语)又名眼见家,即立眼根能见色境之说也。盖古来说五识依五根各缘自境时,眼识能见色乃至身识能觉触,或眼根能见色乃至身根能觉触者,凡有四种:一根见,二识见,三根识相应之慧见,四根识和合见也。见大毗婆沙论等。
根缺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即五根中一或二三等缺减不具者。见往生论。
(杂语)即五根中一或二三等缺减不具者。见往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