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下一页
舍一切善根一阐提
五根中患相
转根本心得法身
增长善根
下根證相
中根證相
上根證相
无贪善根
无瞋善根
无痴善根
根本心时
根身境
行根本方便
发起善根方便
佛类词典(续上)
利根名随法行舍一切善根一阐提
五根中患相
转根本心得法身
增长善根
下根證相
中根證相
上根證相
无贪善根
无瞋善根
无痴善根
根本心时
根身境
行根本方便
发起善根方便
利根名随法行
【三藏法数】
婆沙论云:由彼依法随法起行,谓此一类行人,从来性多利故,不信他言,但自披阅教典,而得悟道,故名随法行。
婆沙论云:由彼依法随法起行,谓此一类行人,从来性多利故,不信他言,但自披阅教典,而得悟道,故名随法行。
舍一切善根一阐提
【三藏法数】
舍善根者,楞伽经云: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不肯随顺经律之法,是名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菩萨藏者,藏即含藏也,谓诸大乘经典含藏一切文理,是菩萨所修所證之法,故名菩萨藏。)
舍善根者,楞伽经云: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不肯随顺经律之法,是名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菩萨藏者,藏即含藏也,谓诸大乘经典含藏一切文理,是菩萨所修所證之法,故名菩萨藏。)
五根中患相
【三藏法数】
五根,眼耳鼻舌身也。身患者,四体卒痛,百节酸疼。舌患者,或疮或硬,饮食失味。鼻患者,鼻常齆塞,及流浓涕。耳患者,或痛或聋,或嘈嘈然作声。眼患者,或赤或疼,昏花翳闇,是为五根中患相。(齆,乌贡切。)
五根,眼耳鼻舌身也。身患者,四体卒痛,百节酸疼。舌患者,或疮或硬,饮食失味。鼻患者,鼻常齆塞,及流浓涕。耳患者,或痛或聋,或嘈嘈然作声。眼患者,或赤或疼,昏花翳闇,是为五根中患相。(齆,乌贡切。)
转根本心得法身
【三藏法数】
根本心者,即第八识,谓善恶诸法,依此出生,故名根本心。此识转时,一切烦恼断灭已尽,即得法身。
根本心者,即第八识,谓善恶诸法,依此出生,故名根本心。此识转时,一切烦恼断灭已尽,即得法身。
增长善根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能灭贪瞋痴等恶业暗障,本性之智自然明发,故一切善根,悉皆增长也。
谓修禅观,能灭贪瞋痴等恶业暗障,本性之智自然明发,故一切善根,悉皆增长也。
下根證相
【三藏法数】
谓行人于三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净,就中所證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三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净之相。若于三七日内,行道坐禅之中,忽见光华净色,闻妙香气及微妙音声称赞,身心庆悦,得法喜乐,即是中品戒根净相。若于三七日中,身心寂净,或自见其身著净法服,威仪齐整,身相端严,信心开发,得法喜乐,无所怖畏,即是上品戒根净相。如是三品,总为下根行者所證之相。
谓行人于三七日中,获得戒根清净,就中所證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三七日中,或得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道心勇发,是下品戒根渐净之相。若于三七日内,行道坐禅之中,忽见光华净色,闻妙香气及微妙音声称赞,身心庆悦,得法喜乐,即是中品戒根净相。若于三七日中,身心寂净,或自见其身著净法服,威仪齐整,身相端严,信心开发,得法喜乐,无所怖畏,即是上品戒根净相。如是三品,总为下根行者所證之相。
中根證相
【三藏法数】
谓行人于禅定中,所得定根清净,就中所證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坐禅之时,忽觉身心澄静,发诸禅定,觉观分明,喜乐一心,即是下品定根净相。若于坐禅之时,身心安定,觉出入息长短细微,遍身毛孔出入无阂;或见自身诸不净相,因发禅定,身心快乐,寂然正受,即是中品定根净相。若于坐禅之时,身心安静,缘自五阴之身,即觉无常苦空梦幻不实,乃至一切诸法不生不灭,犹如虚空,寂静无为;厌离世间,悯念一切,即是上品定根净相。此之三品,总为中根行者所證之相。(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谓行人于禅定中,所得定根清净,就中所證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坐禅之时,忽觉身心澄静,发诸禅定,觉观分明,喜乐一心,即是下品定根净相。若于坐禅之时,身心安定,觉出入息长短细微,遍身毛孔出入无阂;或见自身诸不净相,因发禅定,身心快乐,寂然正受,即是中品定根净相。若于坐禅之时,身心安静,缘自五阴之身,即觉无常苦空梦幻不实,乃至一切诸法不生不灭,犹如虚空,寂静无为;厌离世间,悯念一切,即是上品定根净相。此之三品,总为中根行者所證之相。(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上根證相
【三藏法数】
谓行人于禅定中,所得慧根清净,就中所證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行坐念诵之中,忽觉身心如云如影,梦幻不实,因此觉心,则发智慧,了达诸法无有障碍,于诸经论,随义解释,难问无滞,即是下品慧根法相。若于行坐诵念之中,身心寂然,犹如虚空,于正慧中,面见普贤菩萨,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悉现其前,于是得大智慧,于诸佛所说之法,通达妙义,说无穷尽,即是中品慧根證相。若于行坐念诵之中,身心豁然清净,入深禅定,觉慧分明,得无碍总持,获六根清净,开佛知见,入菩萨位,即是上品慧根證相。此之三品,总为上根行者所證之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谓行人于禅定中,所得慧根清净,就中所證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于行坐念诵之中,忽觉身心如云如影,梦幻不实,因此觉心,则发智慧,了达诸法无有障碍,于诸经论,随义解释,难问无滞,即是下品慧根法相。若于行坐诵念之中,身心寂然,犹如虚空,于正慧中,面见普贤菩萨,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悉现其前,于是得大智慧,于诸佛所说之法,通达妙义,说无穷尽,即是中品慧根證相。若于行坐念诵之中,身心豁然清净,入深禅定,觉慧分明,得无碍总持,获六根清净,开佛知见,入菩萨位,即是上品慧根證相。此之三品,总为上根行者所證之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无贪善根
【三藏法数】
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著、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著、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无瞋善根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瞋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瞋善根。
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瞋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瞋善根。
无痴善根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诸法,皆悉明了通达,知是善法,知是不善法,知有罪法,知无罪法,知应修法,知不应修法,此无痴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痴善根。
谓于一切诸法,皆悉明了通达,知是善法,知是不善法,知有罪法,知无罪法,知应修法,知不应修法,此无痴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痴善根。
根本心时
【三藏法数】
谓人正作恶业时之心也。其心决定不可拔动,由此生于加行,是名根本心时。
谓人正作恶业时之心也。其心决定不可拔动,由此生于加行,是名根本心时。
根身境
【三藏法数】
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根身境。(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根身境。(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行根本方便
【三藏法数】
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大悲心,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此为行,则能出生一切善法,故名行根本方便。(因缘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缘。缘即缘助,谓助于六根,能生六识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及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大悲心,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此为行,则能出生一切善法,故名行根本方便。(因缘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缘。缘即缘助,谓助于六根,能生六识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发起善根方便
【三藏法数】
谓勤供养礼敬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又因三宝护持力故,能令业障消除,善根增长,故名发起善根方便。(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谓勤供养礼敬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又因三宝护持力故,能令业障消除,善根增长,故名发起善根方便。(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