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8,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颖栗
拾栗
栗叶
栗尾
山栗
栗熟
震栗
栗蓬
栗亭
凛栗
栗黄
宽栗
紫栗
风栗
庄栗
《漢語大詞典》:颖栗(穎栗)
谓禾穗繁硕。颖,长出芒的穗;栗,谷粒饱满坚实。语本《诗·大雅·生民》:“实颖实栗。” 毛 传:“颖,垂颖也。栗,其实栗栗然。” 宋 戴埴 鼠璞·樊迟学稼:“禾麻菽麦秬秠穈芑,各有土地之宜,方苞种裒,发秀颖栗,各有前后之序。”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灾:“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
《分类字锦》:拾栗
王维 燕子龛禅师诗 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
分类:猿猴
《骈字类编》:栗叶(栗叶)
唐 项斯 宿山寺 栗叶重重覆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國語辭典》:栗尾  拼音:lì wěi
指栗鼠尾毛制成的毛笔,后为毛笔的别称。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漢語大詞典》:山栗
栗的一种。子实较板栗稍小,可食。 宋 欧阳修 《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诗:“晨灰煖餘杯,夜火燃山栗。” 宋 苏辙 《将移绩溪令》诗:“山栗似拳应自饱,蜂糖如土不须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栗
分類:子实
《骈字类编》:栗熟
刘蕃 状江南季秋诗江南季秋天栗熟大如拳又陆游诗猬刺折篷新栗熟鹅雏弄色冻醅浓豆枯狐兔肥 霜早柿栗熟。
《漢語大詞典》:震栗
亦作“ 震慄 ”。
(1).惊惧、战栗。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既至数月,诛 原褚 首恶,郡中震栗。” 宋 苏辙 《北狄论》:“兵之所至,天下震慄。” 王西彦 《曙》:“他说这些话时,声音发颤,全身都震栗起来。”
(2).使惊惧。 南朝 梁 江淹 《报袁叔明书》:“至乃一説之奇,惊畏左右;一剑之功,震慄邻国。”
分類:惊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栗蓬
栗子的外刺苞。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戏赠》:“细看卷蠆尾,我家真栗蓬。”《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新留的头髮,通似六七月的栗蓬,颜色也合栗蓬一样。”
分類:栗子
《骈字类编》:栗亭
元史地理志成州旧领同谷栗亭二县元初以田世显挈成都府归附令迁于栗亭行栗亭管民司事不隶成州乏砚史成州栗亭石色青有铜点大如指理慢发墨不 亦有瓦砾之象 杜甫发秦州诗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思又木皮岭诗首路栗亭西尚 凤凰村
《漢語大詞典》:凛栗
见“凛慄”。
《國語辭典》:凛慄(凜慄)  拼音:lǐn lì
遭受酷寒而颤抖。唐。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漢語大詞典》:栗黄
栗子。栗子除去外壳而肉色黄,故称。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和齑:“蒜一、薑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黄五。” 前蜀 贯休 《上卢少卿觅千文》诗:“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宋史·礼志十一:“ 元丰 元年,宗正寺奏:‘据太常寺报,选日荐新兔、藷藇、栗黄。’”
《漢語大詞典》:宽栗(寬栗)
宽厚而庄重。《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孔 传:“教之正直而温和,宽弘而能庄栗。”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宽栗而柔立,士之德也。”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而 夔 之典乐,亦不外乎直温宽栗之数语。”
分類:宽厚庄重
《漢語大詞典》:紫栗
木名。可作手杖。 唐 贾岛 《寄乔侍郎》诗:“晓出爬船寺,手擎紫栗条。”
《骈字类编》:风栗(风栗)
宋 释德洪 九日 卯饭露葵欣旋摘,夜窗风栗共尝新。
《漢語大詞典》:庄栗(莊栗,莊慄)
亦作“ 庄慄 ”。 庄重;庄严。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 孔 传:“宽弘而能庄栗。”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临大事,决大议,毅然不计死生。至於己私,则小心庄栗,惟恐有过。”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祖姑 曹 ,性刚严。姑 郑 奉事庄慄不敢惰。”
分類:庄重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