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耳目  拼音:ěr mù
1.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耳目殊司,工艺异业。」亦泛指见闻。《老残游记》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
2.审察。《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耳目人间,知外患苦。」
3.听的人与看的人。泛指閒杂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赐顾,本该备个小酌,奉屈一谈;一来恐怕亵尊,二来小地方耳目众多,明日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过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纪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耳目众多,声名攸碍,这是如何使得呢?」
4.代人刺探消息的人。《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著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辞,此刻也不敢说。」
《國語辭典》:物色  拼音:wù sè
1.动物的毛色。《礼记。月令》:「瞻肥瘠,察物色。」
2.形貌、外观轮廓。《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传中。颜杲卿传》:「尝送徒于州,亡其籍,至廷,口记物色,凡千人,无所差。」
3.景物、景色。《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南朝宋。鲍照秋日示休上人〉诗:「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4.各种物品。《旧五代史。卷一一○。周书。太祖本纪一》:「旧来所进羡馀物色,今后一切停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房里多是要紧文书物色,你敢乱动么?」
5.寻找、访求。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二出:「我想遍国之人俱利小人耳,焉能物色我于尘埃之内乎?」《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弟为兄物色,得一佳偶。」
《國語辭典》:水平  拼音:shuǐ píng
1.静止时的水面。《管子。侈靡》:「水平而不流,无源则遫竭。」唐。刘禹锡〈插田歌〉:「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2.以水面为高低的标准。
3.标准、程度。如:「他的程度不及一般水平。」也称为「水准」。
《國語辭典》:徽号(徽號)  拼音:huī hào
1.古代旌旗的名号。《三国志。卷二五。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杨阜》:「隆又以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
2.表示尊敬和赞美的称号。《晋书。卷五三。列传。悯怀太子》:「去年十二月,道文疾病困笃,父子之情,实相怜悯。于时表国家乞加徽号,不见听许。疾病既笃,为之求请恩福,无有恶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连篇累牍,犹如徽号一般的别号。」
《國語辭典》:音徽  拼音:yīn huī
美音、德音。《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之涕之无从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年积愈远,音徽如旦。」
《國語辭典》:碑碣  拼音:bēi jié
碑刻的统称。方者为碑,圆者为碣,后多混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诔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水浒传》第一回:「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
《漢語大詞典》:号名(號名)
标志;称谓;位号。周礼·夏官·大司马:“羣吏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 郑玄 注:“读书契,以簿书校録军实之凡要。号名者,徽识,所以相别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 唐 韩愈 《原道》:“帝之与王,其号名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清 方苞 《书周官大司马四时田法后》:“大司马前期命修战法,茇舍、治兵,所辨号名旗物,畿以内毋漏焉。”
《漢語大詞典》:界至
(1).指边界。 宋 苏辙 《乞罢熙河修质孤胜如等寨札子》:“伏乞明赐戒敕,若因界至生事,别致 夏 人失和,劳民蠹国,罪在不赦。”
(2).指边界所至的标志。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 辽主 以 河东路 沿边增修戍垒,起铺舍,侵入 蔚 、 应 、 朔 三州界内,使林牙 萧禧 来言,乞行毁撤,别立界至。”
《國語辭典》:图记(圖記)  拼音:tú jì
铜质的方形印章。清代官府颁授给领队大臣及八旗佐领等官使用。由礼部铸印局按一定的规制铸造,后来民间的书籍帐册也使用图记,但不拘形式,也不一定以铜为质地。
《國語辭典》:标的(標的)  拼音:biāo dì
1.箭靶子。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九月九日,大会射,设标的,高出百数十尺。」
2.目标、准则。汉。高诱 吕氏春秋序:「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五。胡安国传》:「安国彊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
3.标志、记号。《晋书。卷七六。王廙传》:「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
《國語辭典》:准则(準則)  拼音:zhǔn zé
法式、标准。《晋书。卷四九。谢鲲传》:「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也作「准式」、「准式」。
《漢語大詞典》:琴徽
(1).琴上系弦之绳。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 唐 颜师古 注:“徽,琴徽也。”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扬雄传》:‘高张急徽’。注,琴徽也。按:琴軫繫弦之绳,谓之徽。”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小妇新粧冶,拂匣动琴徽。” 唐 张祜 《乐静》诗:“发匣琴徽静,开缾酒味真。”
(2).指琴弦音位的标志。即古琴面板左方的一排圆星点,用贝壳、磁或金属镶制而成。 宋 梅尧臣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诗:“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巖屋。” 明 李东阳 《生日自述并答雅怀》诗:“家藏笔法犹存谱,手按琴徽错记絃。”
《漢語大詞典》:道记(道記)
(1).标志。管子·禁藏:“棺槨足以朽骨,衣食足以朽肉,坟墓足以道记。” 尹知章 注:“道识其处,各有记也。”
(2).道教的书籍。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烧香披道记,悬镜厌山神。” 唐 王勃 《游山庙序》:“常学仙经,博涉道记。” 唐 张说 《道家四首奉敕撰》之四:“道记开中籙,真官表上清。”
《國語辭典》:表记(表記)  拼音:biǎo jì
1.标识。《史记。卷二。夏本纪》:「行山表木。」唐。司马贞。索隐:「表木,谓刊木立为表记。」
2.文体名。指表和记。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
3.记号。如:「他身上从小就有一个表记。」
4.文书、證据。《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先前他许供养你一家,有甚表记为證?」《水浒传》第四六回:「怕哥哥日后中了奸计,因此来寻哥哥,有表记教哥哥看。」
5.纪念品、信物。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只有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与他为表记。」《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他这等害病还带著这个东西,况又不是男子带的戒指,必定是妇女的表记。」
《國語辭典》:表揭  拼音:biǎo jiē
表扬揭示。《宋史。卷三四九。列传。郝质》:「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宋史。卷四四六。忠义列传一。张克戬》:「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门闾。」
分類: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