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栏 → 阑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藩篱(藩籬) 拼音:fán lí
1.用柴竹编成屏蔽的围墙,引申为保护防卫。汉。
贾谊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固。」晋。陆机〈辩亡论上〉:「城地无藩篱之固,山川无阜之势。」
2.范围、边界。汉。
贾谊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也作「籓篱」。
《國語辭典》:储胥(儲胥) 拼音:chú xū
1.婢仆。《称谓录。卷二五。仆。储胥》:「尚书大传:憎其人者,憎其储胥。案:储胥,仆俾也。」
2.围栏,藩篱。《文选。扬雄。长杨赋》:「木拥枪累,以为储胥。」唐。
李商隐 诗:「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3.汉时所置宫馆。汉。张衡〈〉:「既新作于迎风,增露寒与储胥。」唐。李善。注:「《汉书》曰:『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
《漢語大詞典》:柴栅
栅栏。
《庄子·天地》:“内支盈於柴栅,外重纆缴。” 明
唐顺之 《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盖遇浊世而不能去者有矣,未有治朝而必去者也,岂 庄生 所谓以簪笏为柴栅者,公固其人歟?”
《國語辭典》:栅剌子(柵剌子) 拼音:zhà là zi
栅栏。金圣叹删本《水浒传》第四回:「跳上台基,把栅剌子只一扳,却似撧葱般扳开了。」
《國語辭典》:栅栏(柵欄) 拼音:zhà lán
用竹子、铁条、木条或其他物品做成形似篱笆的围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元来是一间地窖子,四围磨砖砌著,又有周围栅栏,一面门窗,对著石壁天井,乃是人迹不到之所。」《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贡院前先放三个炮,把栅栏子开了;又放三个炮,把大门开了。」
《國語辭典》:院落 拼音:yuàn luò
庭院。宋。
苏轼 诗:「歌管楼台声细细,鞦韆院落夜沉沉。」《红楼梦》第五六回:「除了怡红院,也竟还有这么一个院落。」
《漢語大詞典》:门阑(門闌)
亦作“ 门栏 ”。
(1).门框或门栅栏。 汉
王充 《论衡·乱龙》:“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门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剪彩为壶卢》:“又端阳日用綵纸剪成各样壶卢,倒粘於门阑之上,以洩毒气。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 萧红
《生死场》十二:“手电灯发青的光线乱闪着,临走出门栏,一个 日本 兵在铜帽子下面说中国话:‘也带走她。’”
(2).借指家门;门庭。
《史记·楚世家》:“敝邑之王所甚説者无先大王,虽 仪 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廝者亦无先大王。” 唐
杜甫 《李监宅》诗之一:“门阑多喜色,女壻近乘龙。” 明
屠隆 :“草木回春,门阑生喜,报夫君将到,东方千骑。”
(3).犹师门;权门。 唐
皎然 :“外学宗砚儒,游焉从后进。恃以仁恕广,不学门栏峻。” 宋
王安石 :“瞻望门阑,不任乡往之至。” 宋
陆游 :“伏念某早出门阑,尝尘班缀。”
《漢語大詞典》:城寨
(1).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 唐 师至 三泉 ,诸将皆弃城寨遁还。”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忘生捨死攻城寨,方表英豪一片心。”
(2).城池,城镇。 李广田
《水的裁判》:“这是一座山城。小小的城寨就建立在一座荒瘠的山坡上。”
《國語辭典》:山寨 拼音:shān zhài
1.山林中筑设防守工事的山庄。《元史。卷一○。世祖本纪七》:「发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户百万一。」
2.绿林好汉在山中的营寨。《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只因山寨中多事不便,日前曾分付孩儿们,凡遇苏州客商,不可轻杀。」
《国语辞典》:寨栅(寨栅) 拼音:zhài zhà
四周围有栅栏的寨子。宋。李纲〈论虔州盗贼劄子〉:「多于虔州管下诸县,择要害地建置寨栅,蜂蚁屯聚,窥伺间隙,攻陷州县。」《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吾欲过岭,探看刘繇寨栅。」
《國語辭典》:槛车(檻車) 拼音:jiàn jū
四周有栏槛,用来装载禽兽或囚犯的车子。汉。扬雄〈长杨赋。序〉:「张罗网罝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兔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少顷,槛车有囚人出,则冥王及郡司、城隍也。」
《漢語大詞典》:水寨
亦作“ 水砦 ”。 水边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
《新五代史·死节传·刘仁瞻》:“﹝ 世宗 ﹞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 淝河 。”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今当先立水寨,令 青 徐 军在中, 荆州 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海岛便近去处皆设水寨,以据险伺敌。”
《说岳全传》第二九回:“当时小嘍囉就开了水寨栅门,放那 岳元帅 的小船进来泊好。”
《國語辭典》:篱笆(籬笆) 拼音:lí bā
用竹条或木条编成的栅栏。《儒林外史》第九回:「只见七八间矮小房子,两扇篱笆门,半开半掩。」也称为「芭黎」、「芭篱」、「笆篱」、「篱落」。
《漢語大詞典》:横门(横門)
汉 代 长安 城北西头的第一门,是通向 西域 的大道。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乃立 尉屠耆 为王,更名其国为 鄯善 ……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 横门 外,祖而遣之。”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尝至 郿 行坞,公卿已下祖道於 横门 外。”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 横门 道。”
《國語辭典》:樊篱(樊籬) 拼音:fán lí
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如:「你这次一定要冲破旧的樊篱。」宋。
胡寅 〈〉:「英华易披而本根难见,樊篱可越而阃奥难诣也。」
《漢語大詞典》:柴篱(柴籬)
木栅栏,藩篱。
《说文·木部》“柴” 宋 徐铉 等注:“师行野次,竖散木为区落,名曰柴篱。后人语譌,转入去声,又别作寨字,非是。” 宋
林逋 《小圃春日》诗:“岸幘倚微风,柴篱春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