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枯淡
偏枯
枯涸
乾枯
枯菀
枯竹
枯苇
枯鳞
苏枯
枯焦
枯旱
树枯
枯竭
兰枯
集枯
《漢語大詞典》:枯淡
(1).指朴素淡泊的生活。 宋 黄庭坚 《谢荣绪割獐见贻》诗之二:“二十餘年枯淡过,病来筯下剧甘肥。”宋史·儒林传六·郑樵:“平生甘枯淡,乐施与。”《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他今在空门枯淡,必有恨我之意。” 郁达夫 《和刘大杰〈秋兴〉》:“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
(2).质朴平淡。多指诗文风格。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下》:“予观古今诗人,惟 韦苏州 得其清闲,尚不得其枯淡。” 清 黄宗羲 《〈吕胜千诗集〉题辞》:“古者才人逸士,或寄傲於山川,或移情於花鸟。向使逐物而流,中藏汨然,其诗必中边枯淡。” 林纾 《国朝文序》:“经生之文朴,往往流入於枯淡;史家之文,则又隳突恣肆,无復规检:二者均不足以明道。”
《國語辭典》:偏枯  拼音:piān kū
1.中医上指半身偏废无用的病。也称为「半身不遂」。
2.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调。
《國語辭典》:枯涸  拼音:kū hé
水乾竭。南朝宋。谢灵运 苦寒行:「饥爨烟不兴,渴汲水枯涸。」
《漢語大詞典》:乾枯
1.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麦行》:“大麦乾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贫儿二亩地,乾枯十树桑。” 张天翼 《脊背与奶子》:“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
2.干燥。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涩。”
3.干瘪;瘦瘠。 唐 窦暨 《述书赋》下:“虽则筋骨乾枯,终是精神嶮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素足女:“今妇人缠足……其体质乾枯,腥秽特甚。” 张天翼 《儿女们》:“脖子有点痠疼--似乎撑不起这干枯的脑袋。”
4.比喻枯燥乏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作诗圆熟》:“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作者并驱矣。”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5.枯竭;罄尽。 萧红 《桥》:“她的歌词渐渐的干枯了。”
《漢語大詞典》:枯菀
谓生死。菀,荣,指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韵兰:“ 韵兰 者,京师春臺部中名旦也……孝廉某君,极眷恋之。形相色授,颇见妒於同儕,而捉月盟言,誓同枯菀。”
分類:生死
《漢語大詞典》:枯竹
(1).残旧的竹简。泛指古旧典籍。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 匈奴 安边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
(2).干枯的竹子。 宋 梅尧臣 《欧阳永叔王原叔同过弊庐值出不及见》诗:“枯竹为门扉,不可容车輢。”
《漢語大詞典》:枯苇(枯葦)
枯槁的芦苇。 汉 焦赣 《易林·大过之萃》:“枯苇復生,下朽上荣。” 唐 李洞 《秋日曲江书事》诗:“门摇枯苇影,落日共鸥归。” 前蜀 贯休 《泊秋江》诗:“月白风高不得眠,枯苇丛边钓师魘。” 宋 刘子翚 《次韵熊叔雅七言》:“风惊枯苇连汀雨,霜着寒枫满树花。”
分類:枯槁芦苇
《漢語大詞典》:枯鳞(枯鱗)
枯鱼。亦喻处于困境者。《隋书·儒林传·王孝籍》:“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唐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诗:“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东风殢得红颜瘦,枯鳞望断西江口,雨惨云愁咽 楚 謳。”
分類:困境
《漢語大詞典》:苏枯(蘇枯)
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惟务安集,秋毫无犯。” 清 朱仕琇 《与林穆菴书》:“故苏枯嘘槁,培植俊茂,使士憔悴而得所託,真仁人君子之责也。”
《漢語大詞典》:枯焦
(1).干枯。多用以形容旱天中的植物。后汉书·鲁恭传:“ 三辅 、 并 、 凉 少雨,麦根枯焦。”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天地否隔,万物枯焦。百姓喁喁,无所控诉。” 唐 白居易 《月夜登阁避暑》诗:“迴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水浒传》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陈毅 《赣南游击词》:“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2).指旱焦的禾苗。 宋 陆游 《急雨》诗:“弹压旱气苏枯焦, 祝融 退听不敢骄。”
《國語辭典》:枯旱  拼音:kū hàn
乾旱。《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举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
分類:水味
《骈字类编》:树枯(树枯)
晋书王裒传裒庐于墓侧旦夕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西域记佛树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叶陈师道石无咎画苑诗风梢雨 出新意老树独立何年枯
《國語辭典》:枯竭  拼音:kū jié
乾枯涸竭。汉。王充《论衡。效力》:「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
《骈字类编》:兰枯(兰枯)
魏晋 陶潜 拟古九首 其一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漢語大詞典》:集枯
谓遭到冷遇。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洪文襄公:“自国初 洪文襄公 入相后,公以 南安 籍,专拜 泉 馆同乡,而 漳 馆人遂不通謁。彼时 泉 馆人,无论京宦公车,无不所求輒遂,攸往咸宜,而 漳 馆大有集枯之感。”参见“ 集苑 ”。
分類:冷遇
《漢語大詞典》:集苑
亦作“ 集菀 ”。 春秋 时, 晋献公 宠幸 骊姬 ,人多向 骊姬 之子 奚齐 。惟独大夫 里克 仍亲近不得势的太子 申生 。 优施 于是作歌讽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 里克 笑曰:“何谓苑?何谓枯?” 优施 答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 里克 遂中立,不助 申生 。 韦昭 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 里克 也。”见国语·晋语二。后遂以“集苑”喻趋炎附势。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固无心於集苑,而有力於嘘枯。” 清 顾有孝 《和陶寄毛子晋》:“集菀实可贱,进德我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