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解释(解釋)  拼音:jiě shì
1.分析阐明。《后汉书。卷三六。陈元传》:「采孔子拜下之义,卒渊圣独见之旨,分明白黑,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者之累惑。」
2.说明某事的原因、理由。《三国演义》第四○回:「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红楼梦》第八回:「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处,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
3.消除。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母听如此说,便赶著问:『这有什么佛法解释没有?』马道婆道:『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
《國語辭典》:疏松(疏鬆)  拼音:shū sōng
1.松散不紧密。如:「土质疏松」。
2.使松散。如:「疏松土壤,有益作物生长。」
《國語辭典》:疏率  拼音:shū shuài
粗略轻率。《南史。卷三一。张裕传》:「性疏率,朗悟有才略。」《北史。卷四七。祖莹传》:「珽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
《國語辭典》:松开(鬆開)  拼音:sōng kāi
放松、解开。《福惠全书。卷一六。刑名部。人命下》:「另著一人用物垫脚,将绳帛缓缓松开。」
《漢語大詞典》:弛纵(弛縱)
松弛;松散;放任。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公府臺阁,亦復默然。”宋书·五行志一:“ 魏 尚书 邓颺 ,行步驰纵,筋不束体,坐起倾倚,若无手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歷数 全斌 等数将贪黷货财,弛纵兵律。”
《國語辭典》:挺解  拼音:tǐng jiě
松散。《文选。枚乘。七发》:「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手足堕窳。」
分類:涣散松散
《國語辭典》:松弛(鬆弛)  拼音:sōng chí
放轻松。如:「肌肉松弛」、「为了松弛紧张忙碌的心情,他决定出国渡假。」
《漢語大詞典》:松乏(鬆乏)
犹松散。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布衣:“碾石取 江 北性冷质腻者,石不发烧,则缕紧不鬆乏。”
分類:松散
《漢語大詞典》:疏密
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1).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踈密,一本作“ 疏密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 文徵仲 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2).简与繁;略与详。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3).粗疏与精密。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隋书·律历志中:“ 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马显 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贄 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4).宽严。晋书·刑法志:“ 咸康 之世, 庾冰 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5).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6).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7).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國語辭典》:解体(解體)  拼音:jiě tǐ
1.把整体拆卸成零碎。如:「这些都是等待解体的废船。」
2.比喻人心离散或组织瓦解。《左传。成公八年》:「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墨子。尚贤下》:「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体。」
《國語辭典》:廓落  拼音:kuò luò
1.广大辽阔的样子。《尔雅。释诂上》晋。郭璞。注:「廓落宇宙,穹隆至极,亦为大也。」
2.豁达的样子。《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不修行业,诸兄皆奇之。」
3.孤寂的样子。《文选。宋玉。九辩五首之一》:「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國語辭典》:冗散  拼音:rǒng sǎn
閒散。《抱朴子。外篇。广譬》:「或纳谗而诛之,或放之乎冗散。」《晋书。卷四七。傅玄传》:「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
《國語辭典》:蓬松(蓬鬆)  拼音:péng sōng
形容物体结构松散、不够密实。《西游记》第二二回:「一头红燄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清。黄景仁大雷雨过太湖〉诗:「雨声更骤雷更疾,一声恪恪云蓬松。」
《國語辭典》:髼松(髼鬆)  拼音:péng sōng
头发散乱的样子。宋。方岳〈赵尉送菜〉诗:「虚老空山学老圃,荷锄头白雪髼松。」
《國語辭典》:氋氃  拼音:méng tóng
毛松散的样子。清。钱谦益〈十五夜不见月〉诗:「栖鹤氋氃思北岭,啼螀亲切近南楼。」也作「氃氋」。
分類: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