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浑乱(渾亂)
混乱。杂乱,无条理。汉书·刘向传:“传授增加,文书纷纠,前后错谬,毁誉浑乱。”《宋书·礼志一》:“惮业避役就存者无几,或假託亲疾,真伪难知,声实浑乱,莫此之甚。” 宋 苏辙 《君术》第五道:“苟其瀦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在总口号之下,再提些随时应变的具体口号……是有益的,需要的。自然,太多了也使人头昏,浑乱。”
《漢語大詞典》:整然
有条理的样子。 茅盾 《有志者》四:“这样秩序整然过了三天,原稿纸撕掉过十几张,但是摊在书桌上的原稿纸依然只标着一个大大的‘一’字。”
分類:条理
《漢語大詞典》:理节(理節)
谓政教有条理、节度。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是以昔之有天下者之所以长久也。” 李周翰 注:“理节,谓政教有条理、节度也。”
《國語辭典》:有首尾  拼音:yǒu shǒu wěi
1.有开头,有结尾。比喻贯彻到底,始终如一。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卢虽人物不扬,然观其文章有首尾,异日必贵。」
2.有勾结、有私情。《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得说。」《金瓶梅》第一二回:「淫妇果然与小厮有首尾没有?你说饶了淫妇,我就饶了罢!」
《漢語大詞典》:诠序(詮序)
(1).形容有条理有次序。南史·臧焘传:“上与往復十餘反, 凝之 辞韵詮序,上甚赏焉。”
(2).编排次序。詮,通“ 銓 ”。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诸讚并多失次,宜依经文细为詮序。”
《国语辞典》:没头绪(没头绪)  拼音:méi tóu xù
没有线索、条理。《红楼梦》第六二回:「只好室内生春,若说到外头去,可太没头绪了。」
分类:线索条理
《漢語大詞典》:厘析(釐析)
条分缕析。谓分析细密而有条理。 宋 叶适 《题端信师帖》:“国子监主簿 甄公 良友 ,意疎而説慧,高下在口。师未尝假借,有猝疑诡问,必釐析首末,使傲消气折乃已。”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汉志诸子:“忘本源而釐析之,则失道体之全。”
《漢語大詞典》:利索
(1).谓言语、动作灵活敏捷。 浩然 《艳阳天》第三六章:“ 焦淑红 手脚利索地淘了米,又把米下到锅里。” 王群生 《彩色的夜》:“我回答得很不利索。”
(2).整齐有条理。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六章:“在淡青的裤褂外面,罩着雪白的带胸襟的围裙,上下显得干净、利索。”
(3).完毕。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他们的地都分完了没有?回答不一样,有说分利索了的,也有说没有分完的。”
(4).谓清净无拖累。 辛显令 《喜盈门》三五:“叫他走,走了更利索。”
《國語辭典》:有条不紊(有條不紊)  拼音:yǒu tiáo bù wèn
语本《书经。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指条理分明而不紊乱。唐。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有条不紊,施缓政于繁绳;断讼有神,下高锋于错节。」《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全亏他亲家,把他西宾王孝廉请了过来一同帮忙,才能这般有条不紊。」也作「有条有理」。
《漢語大詞典》:有头有脑(有頭有腦)
喻有头绪,有条理。
分類:头绪条理
《漢語大詞典》:有眉有眼
(1).形容明了而有条理。 草明 《乘风破浪》十五:“ 夏万春 虽然以少年老成出名,但究竟年轻,办一件事总喜欢痛快明朗,拿他的说法是有眉有眼。”
(2).形容真切。如:那桩事被他说得有眉有眼的,好像真的一样。
《國語辭典》:语无伦次(語無倫次)  拼音:yǔ wú lún cì
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就是说话,也渐渐的语无伦次了。」
《國語辭典》:有板有眼  拼音:yǒu bǎn yǒu yǎn
唱戏或唱歌合乎拍节板眼。形容人的言语行事清晰有条理。如:「他做起事来有板有眼,真是难得。」
《漢語大詞典》:整本大套
谓有计划、有条理、全面。 老舍 《赵子曰》第十七:“如今叫我整本大套的去和女怪交际,你想想, 端翁 ,我 老赵 受得了受不了?!”
《國語辭典》:杂乱无章(雜亂無章)  拼音:zá luàn wú zhāng
杂乱而没有条理。如:「他说话杂乱无章,让人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