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布谷鸟(布谷鸟)  拼音:bù gǔ niǎo
动物名。鸟纲鹃形目,似杜鹃而体较大,灰黑色,腹白。好食毛虫,有益于森林。因叫声像「布谷」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秭鳺
鸟名,即子规。今通称杜鹃。
《国语辞典》:望帝啼鹃(望帝啼鹃)  拼音:wàng dì tí juān
古代蜀国国君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鸟,在山中悲啼的故事。见《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州益州》。
《国语辞典》:杜鹃窝(杜鹃窝)  拼音:dù juān wō
1.杜鹃鸟所筑的巢。
2.精神病院。1975年美国发行一部影响深远之名片「飞越杜鹃窝」(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cuckoo's nest意指精神病院,源自一首同名的美国童谣,歌词叙述一只杜鹃飞来飞去,好像疯了一般,因此以杜鹃窝比喻精神病院。
《国语辞典》:羊踯躅(羊踯躅)  拼音:yáng zhí zhú
植物名。杜鹃科杜鹃属,落叶灌木。幼枝被柔毛及刚毛,叶倒长卵形或披针形,有细锯齿,具毛茸。春季开黄花,总状伞房花序顶生,具九至十三朵花,花冠钟状及漏斗状,雄蕊五枚。蒴果卵状圆柱形。全株有毒,可作杀虫剂。也称为「巴山虎」、「闹羊花」。
《國語辭典》:杜鹃啼血(杜鵑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è
相传周末蜀王杜宇,号望帝,失国而死,其魄化为杜鹃,日夜悲啼,泪尽继以血,哀鸣而终。后以杜鹃啼血比喻哀伤至极。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國語辭典》:不如归去(不如歸去)  拼音:bù rú guī qù
原指杜鹃鸟的啼声。后多用为思归或催人返乡之词。宋。梅尧臣 杜鹃诗:「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漢語大詞典》:大杜鹃
又称“郭公”、“布谷鸟”。脊椎动物。鸟纲,杜鹃科。体长33~35厘米。身体暗灰色,腹部有黑色横纹。其叫声很像语音“布谷”,因而又叫“布谷鸟”。不自营巢。夏时几遍布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