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北人未识
 
把做杏花看
 
如宿杏花村
 
有人怪和雪杏花飞

相关人物
晏殊


《宋人轶事汇编》卷七〈晏殊〉~292~
红梅独盛于姑苏,晏元献始移植西冈第内。一日贵游赂园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有二本。王君玉闻盗花事,遗以诗曰:「馆娃宫里旧精神,粉瘦琼寒露新,园吏无端偷折去,凤城从此有双身。」公尝与客饮花下作诗曰:「若更迟开二三月,北人应作杏花看。」客曰:「公诗固佳,待北俗何浅也?」公曰:「顾伧夫安得不然?」
典故
露桃云杏
 
碧桃天上栽和露


《全唐诗》卷六百六十八〈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游园不值》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叩柴扉九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典故 
董奉杏
 
虎卖杏
 
杏树
 
种杏

相关人物
董奉


《神仙传》卷六〈董奉〉~
董奉者,字君异,候官人也。……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馀株。郁然成林,……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馀斛。……奉在人间三百馀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例句

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

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杜甫 大觉高僧兰若

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王维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琚十韵

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皇甫冉 送张道士归茅山谒李尊师

杏田溪一曲,霞境峰几转。 钱起 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

魏阙辞花绶,春山有杏田。 钱起 送宋征君让官还山

鹤待成丹日,人寻种杏田。 钱起 过瑞龙观道士

典故
卖杏花


《全宋词》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典故
仙杏
 
仙家杏


《太平广记》卷十二〈神仙十二·董奉〉~83~
董奉者,字君异,候官人也。吴先主时,有少年为奉本县长,见奉年四十馀,不知其道。罢官去,后五十馀年,复为他职,得经候官,诸故吏人皆老,而奉颜貌一如往日。问言「君得道邪?吾昔见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转少,何也?」奉曰:「偶然耳。」又杜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时在彼,乃往,与药三丸,内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举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坐起,后四日乃能语。云:「死时奄忽如梦,见有十数乌衣人来,收燮上车去,入大赤门,径以付狱中。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塞之,不复见外光。忽闻户外人言云:‘太乙遣使来召杜燮’,又闻除其户土,良久引出。见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个持节,呼燮上车。将还至门而觉,燮遂活。」因起谢曰:「甚蒙大恩,何以报效?」乃为奉起楼于庭中。奉不食他物,唯啖脯枣,饮少酒,燮一日三度设之。奉每来饮食,或如飞鸟,腾空来坐,食了飞去,人每不觉。如是一年馀,辞燮去。燮涕泣留之不住,燮问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奉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奉死,燮以其棺殡埋之。七日后,有人从容昌来,奉见嘱云:「为谢燮,好自爱理。」燮闻之,乃启殡发棺视之,唯存一帛。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作符。后还豫章庐山下居,有一人中有疠疾,垂死,载以诣奉,叩头求哀之。奉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盖之,使勿动。病者云:「初闻一物来舐身,痛不可忍,无处不匝。量此舌广一尺许,气息如牛,不知何物也。良久物去。」奉乃往池中(明钞本池中作除巾),以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当愈,勿当风。」十数日,病者身赤无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后忽大旱,县令丁士彦议曰:「闻董君有道,当能致雨。」乃自继酒脯见奉,陈大旱之意。奉曰:「雨易得耳。」因视屋曰:「贫道屋皆见天,恐雨至何堪。」令解其意,曰:「先生但致雨,当为立架好屋。」明日,士彦自将人吏百馀辈,运竹木,起屋立成。方聚土作泥,拟数里取水。奉曰:「不须尔,暮当大雨。」乃止。至暮即大雨,高下皆平,方民大悦。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瘉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馀斛。县令有女,为精邪所魅,医疗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奉然之,即召得一白鼍,长数丈,陆行诣病者门,奉使侍者斩之,女病即愈。奉遂纳女为妻,久无儿息。奉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馀岁,奉一日竦身入云中去。妻与女犹存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还逐之。奉在人间三百馀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艺文类聚》卷八十七〈果部下·杏〉~487~
《述异记》曰:「杏园洲在南海中,多杏,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尝有人舟行遇风,泊此洲五六月,日食杏,故免死。又云洲中有冬杏。」
《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八〈果部五·杏〉~4424~2~
《南岳夫人传》曰:「仙人有三玄紫杏。」
典故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渔父〉~023~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唐·成玄英疏:「缁,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于江滨,休息林籁。其林郁茂,蔽日阴沈,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缁帷之林也。坛,泽中之高处也。其处多杏,谓之杏坛也。琴者,和也,可以和心养性,故奏之。」
典故

《太平广记》卷十二〈神仙十二·董奉〉~83~
董奉者,字君异,候官人也。吴先主时,有少年为奉本县长,见奉年四十馀,不知其道。罢官去,后五十馀年,复为他职,得经候官,诸故吏人皆老,而奉颜貌一如往日。问言「君得道邪?吾昔见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转少,何也?」奉曰:「偶然耳。」又杜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时在彼,乃往,与药三丸,内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举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坐起,后四日乃能语。云:「死时奄忽如梦,见有十数乌衣人来,收燮上车去,入大赤门,径以付狱中。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塞之,不复见外光。忽闻户外人言云:‘太乙遣使来召杜燮’,又闻除其户土,良久引出。见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个持节,呼燮上车。将还至门而觉,燮遂活。」因起谢曰:「甚蒙大恩,何以报效?」乃为奉起楼于庭中。奉不食他物,唯啖脯枣,饮少酒,燮一日三度设之。奉每来饮食,或如飞鸟,腾空来坐,食了飞去,人每不觉。如是一年馀,辞燮去。燮涕泣留之不住,燮问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奉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奉死,燮以其棺殡埋之。七日后,有人从容昌来,奉见嘱云:「为谢燮,好自爱理。」燮闻之,乃启殡发棺视之,唯存一帛。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作符。后还豫章庐山下居,有一人中有疠疾,垂死,载以诣奉,叩头求哀之。奉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盖之,使勿动。病者云:「初闻一物来舐身,痛不可忍,无处不匝。量此舌广一尺许,气息如牛,不知何物也。良久物去。」奉乃往池中(明钞本池中作除巾),以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当愈,勿当风。」十数日,病者身赤无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后忽大旱,县令丁士彦议曰:「闻董君有道,当能致雨。」乃自继酒脯见奉,陈大旱之意。奉曰:「雨易得耳。」因视屋曰:「贫道屋皆见天,恐雨至何堪。」令解其意,曰:「先生但致雨,当为立架好屋。」明日,士彦自将人吏百馀辈,运竹木,起屋立成。方聚土作泥,拟数里取水。奉曰:「不须尔,暮当大雨。」乃止。至暮即大雨,高下皆平,方民大悦。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瘉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馀斛。县令有女,为精邪所魅,医疗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奉然之,即召得一白鼍,长数丈,陆行诣病者门,奉使侍者斩之,女病即愈。奉遂纳女为妻,久无儿息。奉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馀岁,奉一日竦身入云中去。妻与女犹存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还逐之。奉在人间三百馀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典故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一〈诙谐七·裴休〉~95~
曲江池本秦时岂洲。唐开元中,疏凿为胜境。南即紫云楼芙蓉苑,西即杏园、慈恩寺。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巳节。即锡宴臣僚,会于山亭,赐太常教坊乐。池备彩舟,唯宰相、三使、北省官翰林学士登焉。倾动皇州,以为盛观。裴休廉察宣城,未离京,值曲江池荷花盛发,同省阁名士游赏。自慈恩寺,各屏左右,随以小仆,步至紫云楼。见数人坐于水滨,裴与朝士憩其旁。中有黄衣半酣,轩昂自若,指诸人笑语轻脱。裴意稍不平,揖而问之:「吾贤所任何官?」率尔对曰:「喏,郎(明抄本郎作即,下同)不敢,新授宣州广德令。」反问裴曰:「押衙所任何职?」裴效之曰:「喏,郎不敢,新授宣州观察使。」于是狼狈而走,同座亦皆奔散。朝士抚掌大笑。不数日,布于京华。后于铨司访之,云:「有广德令请换罗江矣。」宣皇在藩邸闻是说,与诸王每为戏谈。其后龙飞,裴入相。因书麻制,回谓枢近曰:「喏,郎不敢,新授中书门下平章事矣。」
《唐摭言》卷三
自神龙已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记之。

例句

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刘沧 及第后宴曲江

《国语辞典》:杏花  拼音:xìng huā
杏树所开的花。唐。韩愈〈杏花〉诗:「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红楼梦》第五八回:「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已到『绿树成阴子满枝』了。」也称为「及第花」。
分类:杏树杏花
《骈字类编》:红杏(红杏)
唐 杨巨源 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 绿杨红杏满城春,一骑悠悠万井尘。
唐 李洞 赠庞鍊师 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酥嫩白云饶。
唐 高蟾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 高骈 访隐者不遇 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桃开。
唐 杜荀鹤 遣怀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宋 范成大 题开元天宝遗事四首 其一 一曲打开红杏蕊,须知天子是天公。
《骈字类编》:桃杏
唐 刘长卿 春过裴虬郊园 郊原春欲暮,桃杏落纷纷。
宋 王禹偁 春居杂兴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宋 王安石 金陵 最忆春风石城坞,家家桃杏过墙开。
宋 苏轼 中隐堂诗,并叙 其三 春深桃杏乱,笑汝益羁孤。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三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宋 杨万里 松江晓晴 归时二月三吴路,桃杏香中慢过船。
宋 陆游 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两大树夭矫若龙相传谓之梅龙予初至蜀尝为作诗自此岁常访之今复赋一首丁酉十一月也 苍然老气压桃杏,笑我白发心尚孩。
《國語辭典》:杏坛(杏壇)  拼音:xìng tán
孔子授徒讲学的地方。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因而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取名杏坛。今以杏坛泛指教育界。如:「杏坛芬芳录」。
《漢語大詞典》:杏田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 奉 ,但将穀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餘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魏闕辞花綬,春山有杏田。”
分類:隐者典实
《漢語大詞典》:杏园(杏園)
(1).杏树园。 唐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诗:“寂寂孤鶯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前蜀 牛峤 《酒泉子》词:“记得去年,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
(2).园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郊 大雁塔 南。 唐 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 唐 贾岛 《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 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神龙 已来, 杏园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
(3).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 宋 王禹偁 《初拜拾遗游琼林苑》诗:“ 杏园 鶯蝶如相识,应恠重来蒨綬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 杏园 料已题诗罢,望 长安 使人悲诧。”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类·柳》:“杏园一宴,桃李春官。”
(4).古 黄河 渡口名。 唐 郭子仪 曾自此渡 河 讨 安庆绪 。今为 河南省 汲县 杏园镇 。 唐 杜甫 《垂老别》诗:“ 土门 壁甚坚, 杏园 度亦难。”新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自 杏园 济 河 ,围 卫州 。”
《漢語大詞典》:杏子
杏树的果实。云笈七籤卷七四:“取杏子三斗,去其中两仁者作汤。” 宋 范成大 《晚春田园杂兴》之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国语辞典》:红杏出墙(红杏出墙)  拼音:hóng xìng chū qiáng
形容春意盎然。语出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比喻已婚妇女偷情,与他人发生不正常男女关系。如:「她整天独守空闺,寂寞难奈,禁不起登徒子的挑逗,竟然红杏出墙。」
《漢語大詞典》:杏田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 奉 ,但将穀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餘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魏闕辞花綬,春山有杏田。”
分類:隐者典实
《漢語大詞典》:杏花坛(杏花壇)
指授徒讲学之所。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诗:“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参见“ 杏坛 ”。
分類:授徒讲学
《國語辭典》:杏坛(杏壇)  拼音:xìng tán
孔子授徒讲学的地方。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因而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取名杏坛。今以杏坛泛指教育界。如:「杏坛芬芳录」。
《國語辭典》:杏林  拼音:xìng lín
相传三国吴人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仅要求重病治瘉者,植杏树五株,轻者一株,数年后得杏树十馀万株,蔚然成林。见《太平广记。卷一二。董奉》。后以杏林指医学界。
《漢語大詞典》:杏田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 奉 ,但将穀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餘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魏闕辞花綬,春山有杏田。”
分類:隐者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