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切  拼音:yī qiè
1.一例、一律。《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閒于秦耳,请一切逐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此等虚文,宜一切革罢。」
2.全部、所有。为总括之词。如:「一切开销」。《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红楼梦》第六四回:「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杠等物。」
《國語辭典》:权时(權時)  拼音:quán shí
1.暂时。《文明小史。第四八》:「劳航芥无奈,只得权时坐下。」
2.斟酌时机而有所变通。《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虽云礼制,亦有权时。」
《漢語大詞典》:壹切
(1).一切;全部。汉书·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 匈奴 降者言 匈奴 中皆闻 广汉 。” 颜师古 注:“言诸事皆治理也。”
(2).暂时;权宜。汉书·张敞传:“ 敞 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辅 尤异。”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壹切,权时也。” 晋 傅玄 《傅子·检商贾》:“及 秦 乱四民而废常贱,竞逐末利而弃本业,苟合壹切之风起矣。”资治通鉴·汉元帝竟宁元年:“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欲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他变,障塞破坏,亭隧灭絶,当更发屯缮治,累岁之功不可卒復。” 胡三省 注:“ 师古 曰:‘壹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 明 归有光 《策问》之十二:“夫不遵奉典宪,而徒取壹切,以务声名,岂国家所以任属长吏之意!”
《漢語大詞典》:假守
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史记·南越列传:“因稍以法诛 秦 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汉书·项籍传:“ 会稽 假守 通 素贤 梁 ,乃召与计事。” 张晏 注:“假守,兼守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节度:“ 太祖 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
《國語辭典》:从权(從權)  拼音:cóng quán
采取权宜变通的办法或措施。如:「从权达变」、「从权处理」。
《國語辭典》:行权(行權)  拼音:xíng quán
权宜行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灵武,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复旧物也。」
《國語辭典》:权制(權制)  拼音:quán zhì
1.统御天下的权力。《商君书。修权》:「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
2.权宜的法制。《文选。扬雄。解嘲》:「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
3.威权与法制。《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漢語大詞典》:公除
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而除丧服。北史·魏高祖孝文帝纪:“葬 文明太皇太后 於 永固陵 。甲戌,车驾謁 永固陵 。羣臣固请公除,帝不许。”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於是诸王公皆诣闕上表,‘请时定兆域,及依 汉 、 魏 故事,并太皇太后终制,既葬,公除。’” 胡三省 注:“公除者,以天下为公而除服也。”旧唐书·代宗纪:“朕遘此閔凶,攀号罔极,公卿固请,俾听朝务,斩焉縗絰,痛贯心灵,岂可便议公除,遽移谅闇。”
《國語辭典》:机动(機動)  拼音:jī dòng
1.因应事情变化而随时行动的。如:「警方的霹雳小组是打击犯罪的机动部队。」
2.利用机器操控发动的。如:「机动车辆」、「机动玩具」。
《漢語大詞典》:拜时(拜時)
旧时婚姻欲速成时采取的权宜措施。古制婚有六礼,若遇非常之时,急于嫁娶,也可临时变通。其制以纱縠蒙新妇首,至夫家,夫揭去蒙纱,因拜舅姑,便成夫妇,六礼悉舍,名为“拜时”。参阅通典·礼十九。参见“ 六礼 ”。
《國語辭典》:六礼(六禮)  拼音:liù lǐ
1.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小生与姐姐,虽无六礼之期,偶有半面之雅。」
2.古代冠、婚、丧、祭、乡、相见等士礼。《礼记。王制》:「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
3.古享祭宗庙之礼,指肆献、馈食、祠、礿、尝、烝。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唐。贾公彦。疏。
4.古代朝见之礼,指朝、宗、觐、遇、会、同。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
《漢語大詞典》:权通(權通)
权宜变通。《弘明集·正诬论》:“纵令胡国,信多恶逆,以暴易暴,又非权通之旨也。”宋书·礼志三论:“至於谅闇夺服,虑政事之荒废,是以乘权通以设变,量轻重而降屈。”
分類:权宜变通
《漢語大詞典》:科折
唐 宋 时代征收赋税,实行权宜折变之法,许以物折物、以物折钱或以钱折物,称为“科折”。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宋史·食货志上二:“﹝ 绍兴 三十年﹞五月,詔:‘ 温 、 台 、 处 、 徽 不通水路,其二税物帛,许依折法以银折输,数外妄有科折,计赃定罪。’”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四年:“夏四月,甲申,禁 福建 、两 浙 州县科折盐酒。”
《國語辭典》:达权(達權)  拼音:dá quán
通晓权宜,随机应付。《宋史。卷三七三。洪皓传》:「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特迁敷文阁待制。」
《漢語大詞典》:承权(承權)
谓权宜除授官员。《元典章·刑部八·取受》:“三年一次,朝廷差官迁调,若有急缺去处,从行省选注,谓之承权勾当。”
《漢語大詞典》:权便(權便)
权宜,变通。《后汉书·段熲传》:“臣每奉詔书,军不内御,愿卒斯言,一以任臣,临时量宜,不失权便。”
分類:权宜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