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仗钺(仗鉞)
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古之名将,仗鉞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 唐 杜甫 《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 ,仗鉞奋忠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臣改武》:“专征仗鉞,恩遇始终。”
《漢語大詞典》:厌伏(厭伏)
(1).倾倒伏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而散,吏士皆厌伏。”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 周子文 ﹞少时喜射猎,常入山,忽山岫间有一人……此人便牵弓满鏑向 子文 , 子文 便失魂厌伏。”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 ,专务立威,以厌伏小人。”
(3).折服。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寳玉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奬,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
(4).用巫术镇伏邪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 ,专务立威,以厌伏小人。”
(3).折服。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寳玉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奬,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
(4).用巫术镇伏邪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