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心死 拼音:xīn sǐ
1.比喻绝望。《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摒除杂念而达到无我的境地。《列子。汤问》:「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
2.摒除杂念而达到无我的境地。《列子。汤问》:「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
《漢語大詞典》:灵明(靈明)
(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漢語大詞典》:刳心
(1).道教语。谓摒弃杂念。《庄子·天地》:“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郭象 注:“有心则累其自然,故当刳而去之。” 成玄英 疏:“刳,去也,洗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刳心先拟谢声名,不作 羊 邹 悲 峴 首。”
(2).挖出心脏,表示忠心。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内族外亲,俱臻景祐,刳心抆血,拜首祈天,不任号殞,激切涕咽之至。”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 震旦 为学者,常詻詻与官立庠序反对,纵校官有长艺,犹刳心致死以争之。”
(2).挖出心脏,表示忠心。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内族外亲,俱臻景祐,刳心抆血,拜首祈天,不任号殞,激切涕咽之至。”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 震旦 为学者,常詻詻与官立庠序反对,纵校官有长艺,犹刳心致死以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