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太岁(太歲) 拼音:tài suì
1.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所假定的岁星。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并分别予以命名,而岁星(即木星)由西向东绕日运行,正好十二年一周,因此古人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为岁名,但岁星的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为避免不便,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与真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假岁星,称之为「太岁」。
2.术数用语。指太岁之神,命学上以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汉。王𠘺《论衡。难岁》:「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也称为「青龙」。
3.比喻凶恶的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水浒传》第二六回:「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
2.术数用语。指太岁之神,命学上以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汉。王𠘺《论衡。难岁》:「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也称为「青龙」。
3.比喻凶恶的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水浒传》第二六回:「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
《國語辭典》:法理 拼音:fǎ lǐ
1.法律与情理。《书经。吕刑》「惟察惟法,其审克之」句下汉。孔安国。传:「惟当清察罪人之辞,附以法理,其当详审能之。」《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
2.法律的原理。如立法立义、法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种原理或原则等。《东观汉记。卷一一。张禹传》:「明帝以其明达法理,有张释之风,超迁非次,拜廷尉。」
3.条理,事物的道理。《王充。论衡。骨相》:「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
4.佛教所阐述的道理。《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
2.法律的原理。如立法立义、法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种原理或原则等。《东观汉记。卷一一。张禹传》:「明帝以其明达法理,有张释之风,超迁非次,拜廷尉。」
3.条理,事物的道理。《王充。论衡。骨相》:「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
4.佛教所阐述的道理。《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