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1
词典
5
分类词汇
26
佛典
10
共41,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本身
雅性
大常
真种
本质
素性
直性
率心
情心
本才
天识
遗性
宿本
隼质
胎性
《國語辭典》:
本身
拼音:
běn shēn
自己、本人。如:「不仅他的左右手本领高强,他本身更是高深莫测。」《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操兵精将勇,不如降之,求免本身之罪。」
分類:
本身
自身
本性
本位
中心
前身
肉体
原来
身份
《漢語大詞典》:
雅性
素性;本性。
《
汉书·哀帝纪赞
》
:“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
《
新唐书·裴宽传
》
:“ 宽 兄弟八人……雅性友爱,於 东都 治第,八院相对。”
《
明史·孙应奎传
》
:“今大学士 杨一清 ,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
分類:
本性
《漢語大詞典》:
大常
本性;常道。
《
庄子·田子方
》
:“草食之兽不疾易藪,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
《
文子·上礼
》
:“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消智能,循大常,隳肢体,黜聪明,大通混冥,万物各復归其根。” 明
夏完淳
《六君咏·刘亚明》
:“一死存大常,道宗传入室。”
太常。
《
周礼·春官·巾车
》
:“建大常,十有二斿。” 郑玄 注:“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正幅为縿,斿则属焉。”
《
仪礼·觐礼
》
“载大旂” 汉 郑玄 注:“大旂,大常也;王建大常,縿首画日月,其下及旒,交画升龙降龙。”参见“ 太常 ”。
分類:
太常
本性
常道
《國語辭典》:
太常
拼音:
tài cháng
1.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秦时置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五年更名太常。」
2.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旗帜。《书经。君牙》「纪于太常」汉。孔安国。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分類:
官名
旌旗
汉景帝
六年
更名
太常
《漢語大詞典》:
真种(真種)
本性。 明
唐顺之
《答殷生原学》
:“窃痛世人汩于利欲,迷失真种,絶去天理,自堕鬼蜮。”
分類:
本性
《國語辭典》:
本质(本質)
拼音:
běn zhí
1.事物本身原有的根本属性。如:「这件事的本质,并不如你想像的单纯。」《红楼梦》第八六回:「譬如好木,太要做玲珑剔透,本质就不坚了。」
2.人的本性。如:「他的本质不坏。」《南齐书。卷二五。列传。张敬儿》:「朕犹谓恩义所感,本质可移。」
分類:
本质
本身
事实
形体
本性
状貌
质朴
固有
资质
风貌
根本
属性
《國語辭典》:
素性
拼音:
sù xìng
本性。《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素性顽鄙,临事益惧。」《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有妻巫氏,姿容绝世,素性贞淑。」
分類:
本性
《漢語大詞典》:
直性
(1).正直的性情。 唐
杜甫
《早发》
诗:“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 仇兆鳌 注:“艰危作客,不得不干请,一涉干请,自惭非本性。”
(2).谓本性。 唐
郑薰
《赠巩畴》
诗:“圆澈保直性,客尘排妄情。”
分類:
正直
本性
性情
《漢語大詞典》:
率心
(1).任其心意。
《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
》
:“ 义康 素无术学,闇於大体,自谓兄弟至亲,不復存君臣形迹,率心逕行,曾无猜防。”
(2).犹本性。
《南齐书·谢超宗传》
:“根性昏动,率心险放,悖议爽真,嚣辞犯实。”
(3).尽心。
《
魏书·张衮传
》
:“ 袞 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謨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
分類:
尽心
本性
心意
《漢語大詞典》:
情心
(1).本性;性情。 汉
王充
《
论衡·书虚
》
:“夫鸇,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鸇低头自责?” 汉 王符
《
潜夫论·梦列
》
:“人之情心,好恶不同,或以此吉,或以此凶,当各自察,常占所从。”
(2).诚心。
《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
》
:“往朝廷降使招抚,情心无二,詔函信节,皆送蕃廷。”
分類:
诚心
本性
性情
《漢語大詞典》:
本才
本性。
《
庄子·列御寇
》
:“必且有感,摇而本才,又无谓也。” 郭象 注:“必将有感,则与本性动也。”
分類:
本性
《漢語大詞典》:
天识(天識)
犹本性。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
:“遂使业习移其天识,世服没其性灵。”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
:“能使学者,还其天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
:“至于近世,则知别有天识在人,虎狼之行,非其首事,而此风为稍杀。”
分類:
本性
《漢語大詞典》:
遗性(遺性)
指遗传下来的本性。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
第一回:“凡四裔民族,僻居遐方,向为中国所不齿,不説他犬羊贱种,就説他虎狼遗性。”
分類:
遗传
本性
《漢語大詞典》:
宿本
犹本性。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
:“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
分類:
本性
《漢語大詞典》:
隼质(隼質)
比喻桀骜不驯的本性。
《
晋书·慕容垂慕容宝等载记论
》
:“ 慕容垂 天资英杰……然而隼质难羈,狼心自野。”
分類:
桀骜不驯
本性
《漢語大詞典》:
胎性
犹本性。
《
太平广记
》
卷三引
《
汉武帝内传
》
:“ 上元夫人 谓 汉武帝 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五者恒舍於荣卫之中,五藏之内,虽获良针,固难愈也。’”
分類:
本性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