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68
词典
6
分类词汇
162
共162,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案子
铺板
小刻
望板
吊楼
黑板
板檐
卸载
踏板
贴脸
台车
插板
板题
板铺
简板
《國語辭典》:
案子
拼音:
àn zi
1.粗大的桌子,多设于铺肆中。唐。
郑光业
纪中表试案
诗:「新糊案子,其白如银。」
2.有关诉讼的事件、案件。《老残游记》第一三回:「话说老残复行坐下,等黄人瑞吃几口烟,好把这惊天动地的案子说给他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又问你一共犯过多少案子了?」
分類:
案子
案件
桌子
来代
长木
木板
《國語辭典》:
铺板(鋪板)
拼音:
pù bǎn
1.铺设用的木板。如:「夏天睡铺板搭的床特别凉快。」
2.指店铺的门板。
分類:
床铺
店铺
门板
木板
《漢語大詞典》:
小刻
(1).古代的计时单位。分一昼夜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 秦 汉 以后,又分一昼夜为十二时,则每时为五百分,亦即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命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这是大刻。再将零数二十分,分为二小刻,每小刻各十分,命名为初初、正初,分别置于初一、正一之上。参阅 清 顾炎武
《
日知录·百刻
》
。
(2).木板上雕成的小缺口。 宋
朱熹
《
周易本义·筮仪
》
:“格以横木板为之……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
分類:
木板
计时
小缺
缺口
一昼
昼夜
一百
《漢語大詞典》:
望板
亦作“ 望版 ”。 平铺在椽子上的木板。 清
方以智
《
通雅·宫室
》
:“薄版曰望版…… 升菴 以为天花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额都司》
:“ 额 方偃息在床,闻顶隔上窸窣有声……仰视望板,若有人踏之以行。”
分類:
平铺
椽子
木板
《國語辭典》:
吊楼(吊樓)
拼音:
diào lóu
1.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也称为「吊脚楼」。
2.一种山区的木板房或竹屋。离地而建,下面多用木桩做支柱,以梯子上下,可用来防禦野兽。
分類:
山区
木板
板房
房子
下面
木桩
支柱
《漢語大詞典》:
吊脚楼(弔脚樓)
亦作“吊脚楼”。 后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又称吊楼。 沈从文
《边城》
二:“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
:“ 木兰溪 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挽起两岸错落的村寨和高高低低的吊脚楼,组成了 木兰溪 公社。”
分類:
后部
支柱
水面
房屋
《國語辭典》:
黑板
拼音:
hēi bǎn
一种教学用具。以木头制成,可用粉笔书写、绘画的黑色板子,多用于学校教师授课时使用。
分類:
黑板
学校
黑色
木板
木头
玻璃
粉笔
书写
平板
《漢語大詞典》:
板檐
木板屋檐。
《
礼记·明堂位
》
“重檐” 唐 孔颖达 疏:“谓就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
分類:
木板
屋檐
《漢語大詞典》:
卸载
从船上移动(如货物)到岸上
拿掉(如造型工作台上的或锯床上的)砖、木板或平板
分類:
船上
移动
造型
工作台
货物
岸上
床上
木板
平板
《國語辭典》:
踏板
拼音:
tà bǎn
1.平铺的板。或放在船中,用以接连船只和岸边,便于人和物的上船或靠岸;或用来连接车辆,以供踏足之用。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收了缆,撅了桩,跳踏板,挂起这秋风布帆。」
2.床前踏足的小凳子。
分類:
踏板
安置
运动场
跳板
地板
器物
上供
跳远
床前
操纵
特殊
上下
装置
平铺
船舱
木板
《漢語大詞典》:
贴脸(貼臉)
(1).脸和脸相贴。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
:“一个 天津 青皮模样的人,满脸横肉,怀里抱着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学生正在贴脸。”
(2).钉在门窗框和墙壁接合处的木条或木板。
分類:
门窗
脸相
窗框
墙壁
接合
合处
木条
木板
《国语辞典》:
台车(台车)
拼音:
tái chē
1.一种轻便的有轨车辆。旧时的车身多由木板钉成,在四角安有四根圆柱,而底部则装有四个铁轮,使用时以人力推拉。今日的台车多改用引擎来推动。台车的轨道大多铺设在山区或产业区,用以运送木材、矿产和农牧产品。也称为「斗车」。
2.用以生产绒布、骆驼绒等针织物的圆型针织机。
分类:
轻便
绒布
车辆
针织
织物
车身
木板
织机
《漢語大詞典》:
插板
(1).守城之具。于城门外为重门,以榆槐木制成,广狭与城门同,幔以生牛皮,裹以铁叶。两旁施铁环,贯以铁索。去城门五尺处立两夹木,亦以铁叶裹之。夹木开有槽,容插板起落。敌至则下之。外实以土,防火攻,内支以柱,防倾折。亦写作“插版”。参阅 明 茅元仪
《
武备志·军资乘·城制
》
。
(2).指分块插卸的木板门。 柳青
《铜墙铁壁》
第十二章:“ 金树旺 和 石得富 拿了印板,往两面仓窑的粮堆上打印。然后四个人就分两头格巴格巴上插板。”
分類:
城门
木板
门外
板门
重门
槐木
木制
《漢語大詞典》:
板题(板題)
木板匾额。
《
北史·江式传
》
:“篆体尤工, 洛京 宫殿诸门板题,皆 式 书也。”
分類:
木板
匾额
《漢語大詞典》:
板铺(板鋪)
木板搁的床。 崔璇
《在区委会里》
:“他们俩还是坐在板铺上,眨巴着眼睛。”
《新苑》
1981年第1期:“她踮着脚尖,怕把睡在外间屋小板铺上和 雪莲 孪生的 岫岩 惊醒。”
分類:
木板
《國語辭典》:
简板(簡板)
拼音:
jiǎn bǎn
乐器名,打击乐器。用两片长竹片组成,靠近下端处各置一铜钹,用左手夹击发声,常与渔鼓合用。此乐器多用于戏曲或道情类的说唱乐曲中。
分類:
简板
白色
黑色
写字
木板
铁板
《國語辭典》:
简版(簡版)
拼音:
jiǎn bǎn
宋朝人本以书帖与朋友往来,后以金漆版代替,称为「简版」。而后恐泄露消息,改用两版相连,以纸封其边际的金漆版,仍称为「简版」。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也称为「牌子」。
分類:
打击乐器
用长
长条
条形
竹板
木板
金属
简帖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