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期
(1).自己期望;自许。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上承凤皇恩,自期永不衰。” 宋 陆游 《书怀》诗:“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金史·文艺传下·李纯甫:“ 纯甫 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 诸葛孔明 、 王景略 自期。”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国,不计爵禄,朕所深信。”
(2).自订期限。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宋 苏辙 《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3).自己认定;自认为。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自期必死,而卒未尝死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仁义礼智》:“徒自期于心无愧者,其人忠信而不好学,往往出于此。”
《漢語大詞典》:有程
有期限;有定额。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官作自有程,与筑谐汝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淮南 全椒县 有 丁新妇 者,本 丹阳 丁氏 女,年十六,适 全椒 谢 家。其姑严酷,使役有程。不如限者,仍便笞捶不可堪。”
《漢語大詞典》:年期
(1).年纪的期限,寿限。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飘迅而不再。”
(2).规定的年限。 明 李东阳 《明故翰林院编修谢公墓志铭》:“近制非满十载者不得告,居常鬱鬱,至夜不能寐。今以年期且及,方具疏,未上,而 文林公 之讣至矣。”
《國語辭典》:比较(比較)  拼音:bǐ jiào
1.古时官府对差役未能于限期内完成差事,加以杖责。参见「比卯」条。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禀爷,这两个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带累小的们比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较,强得利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产变价上库。」
2.较量高下、轻重、长短、距离、好坏、快慢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比较材能,斟量功伐。」《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也作「比校」。
《漢語大詞典》:未极(未極)
(1).无穷远处;没有期限。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 汉 王粲 《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 河 清其未极。”
(2).未到尽头;未达极点。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我行虽紆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昔余为 潮州 铭,言其学博而要……后二十六年,始见所谓《春秋解》者,良悔前铭称美未极,且怪诸子不早示余也。”
(3).没有停止。《楚辞·九歌·湘君》:“扬灵兮未极,女嬋媛兮为余太息。” 王逸 注:“极,已也。”
(4).谓尚未疲困。 汉 张衡 《东京赋》:“升献六禽,时膳四膏。马足未极,舆徒不劳。”
《國語辭典》:如期  拼音:rú qí
按照约定的期限。如:「如期完工」。《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上。谢夷吾》:「豫剋死日,如期果卒。」
《國語辭典》:寿命(壽命)  拼音:shòu mìng
1.生命,生存的期限。《楚辞。屈原。大招》:「永宜厥身,保寿命只。」唐。韩愈〈欧阳生哀辞〉:「寿命不齐兮人道之常,在侧与远兮非有不同。」
2.使用的期限。如:「这台录影机的寿命有多久?」
《國語辭典》:定期  拼音:dìng qí
1.约定期限、日期。《文明小史》第七回:「请上头派了委员下来,照老哥所定章程,定期开办,岂不省事?」
2.有一定期限的。如:「定期健康检查是现代人应有的观念。」
《漢語大詞典》:严程(嚴程)
期限紧迫的路程。 唐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高选俄迁职,严程已飭装。”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天子忧 凉州 ,严程到须早。” 明 何景明 《闻望之买马促装以诗留之》:“拟办盘飡留暂住,况逢风雪阻严程。”
《國語辭典》:典卖(典賣)  拼音:diǎn mài
以财产约定出卖,期满后可照原价赎回。《红楼梦》第一三回:「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诸弊。」
《國語辭典》:过期(過期)  拼音:guò qí
超过期限。《左传。僖公十七年》:「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
《漢語大詞典》:立限
确定期限。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神宗 一面写下密旨,差箇中大人賷到 开封府 ,是长是短的,从头分付了大尹,立限捕贼以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号件》:“皂快等承票下乡,量离城远近立限。”
《國語辭典》:死当(死當)  拼音:sǐ dàng
修习科目成绩不及格,须再重修。
《漢語大詞典》:常期
一定的期限。《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唐 聂夷中 《短歌》:“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清史稿·礼志十:“凡贡期, 朝鲜 岁至, 琉球 间岁一至……餘道远贡无常期。”
分類:期限
《國語辭典》:失期  拼音:shī qí
违约、失约。《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次日又令人下战书,责以失期之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明日准造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