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宾礼(賓禮) 拼音:bīn lǐ
1.古代五礼之一。为国际间的一种礼节。《周礼。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清史稿。卷一一四。职官志一》:「主客掌宾礼。凡蕃使朝贡,馆饩赐予,辨其贡道远迩、贡使多寡、贡物丰约以定。」
2.以宾客之礼相待。《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裴潜》:「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晋。陆机〈辩亡论〉:「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
2.以宾客之礼相待。《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裴潜》:「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晋。陆机〈辩亡论〉:「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
《漢語大詞典》:瑞节(瑞節)
(1).即玉节。古代朝聘时用作凭信的玉制符节。《周礼·地官·调人》:“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 孙诒让 正义:“凡玉节,通谓之瑞节。”《左传·文公十二年》:“﹝寡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夫瑞节者,有五种:一曰镇圭,二曰牙璋,三曰穀圭,四曰琬圭,五曰剡圭。”
(2).指瑞与节。《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 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穀璧,男执蒲璧,皆五寸。节,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以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通典·职官三》:“符宝郎: 周 官有典瑞掌节二官,掌瑞节之事。”参见“ 六瑞 ”、“ 六节 ”。
(3).谓显示吉庆之时节。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改号启》:“嘉生蠲庆,风云瑞节。”
(2).指瑞与节。《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 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穀璧,男执蒲璧,皆五寸。节,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以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通典·职官三》:“符宝郎: 周 官有典瑞掌节二官,掌瑞节之事。”参见“ 六瑞 ”、“ 六节 ”。
(3).谓显示吉庆之时节。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改号启》:“嘉生蠲庆,风云瑞节。”
《漢語大詞典》:桓圭
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公执桓圭。” 郑玄 注:“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余在 扬州 汪鲁佩 家,见桓圭,长七寸,葵首垂繰,质粹沁红,真三代物也。”参见“ 六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