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90
词典
7
分类词汇
783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皇纲
内事
国命
内官
庙朝
廷议
给札
台纲
钜典
齐年
恩除
免解
奏最
徵士
麟符
《國語辭典》:
皇纲(皇綱)
拼音:
huáng gāng
皇帝治理天下的纲纪。汉。
班固
〈
答宾戏
〉:「廓帝纮,恢皇纲。」《三国演义》第五回:「汉室不幸,皇纲失统。」
分類:
朝廷
三皇五帝
纲纪
《國語辭典》:
内事(內事)
拼音:
nèi shì
1.国内的事。《谷梁传。庄公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内事不言战,举其大者,其日,成败之也。」
2.宫内的事。《周礼。春官。世妇》:「凡内事有达于外官者,世妇掌之。」
3.家庭内的事。《红楼梦》第一四回:「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
4.祭祀宗亲内神的事。《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5.秘事。《管子。大匡》:「夫国之乱也,智人不得作内事。」
分類:
内事
宫内
宗庙
朝廷
方术
家内
祭祀
事
《國語辭典》:
国命(國命)
拼音:
guó mìng
1.国家的政令。《论语。季氏》:「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旧唐书。卷一六。穆宗本纪》:「昔章武皇帝痛国命之不行,惜朝纲之将坠。」
2.国家的命脉。晋。
卢谌
〈
览古
〉诗:「简才备行李,图令国命全。」
分類:
国家
朝廷
政权
法令
命官
命运
《國語辭典》:
内官(內官)
拼音:
nèi guān
1.宫中的女官,像妃、嫔、嫱、贵人、美人等是。《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衔,外官不过九品。」
2.国君左右的侍卫官或京官。《旧唐书。卷八八。韦思谦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
3.宦官。《金瓶梅》第一四回:「你每内官家财,无可稽考,得之易,失之易。」
分類:
内官
宫中
宦官
国君
在朝
朝廷
女官
太监
任职
官属
亲近
近臣
官员
臣僚
地方官
《國語辭典》:
庙朝(廟朝)
拼音:
miào cháo
朝廷。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分類:
宗庙
朝廷
主听
听政
为首
中央政府
王肃
帝王
《漢語大詞典》:
廷议(廷議)
(1).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
《
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
:“时 匈奴 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
:“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
(2).指朝廷上的议论。 清
李慈铭
《庚午书事》
诗:“夷酋方丧魄,廷议急和戎。”
分類:
在朝
朝廷
商议
议论
发表
《漢語大詞典》:
给札(給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 蜀 人 杨得意 为狗监,侍上。上读
《子虚赋》
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马相如 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 相如 。 相如 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后因谓朝廷对文士的特殊礼遇为“给札”。 宋
曾巩
《回许安世谢馆职启》
:“天衢寝亨,时望攸属。遂膺给札之召,来賁登瀛之游。”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和实之》
词之三:“有谁怜、给札老 相如 ,家徒壁。”
分類:
朝廷
廷对
对文
文士
特殊
殊礼
礼遇
《漢語大詞典》:
台纲(臺綱)
指朝廷的纲纪。
《
宋史·孝宗纪二
》
:“詔六察官纠察庶务,臺纲益振。”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吏部一·堂官笞属官
》
:“ 海刚峯 起 南总宪 ,到任后,忽设二大红板櫈,云欲笞御史不法者……然终设而不用,其意亦欲姑示威稜,以厉臺纲耳!”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
:“公掌 河南道 日,给事 赵兴邦 者,数挟太宰势,轩輊臺纲,公连章劾之。”
分類:
朝廷
纲纪
《漢語大詞典》:
钜典(鉅典)
朝廷大法。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铺舍》
:“若合干衙门春秋上陵,重臣鉅典,孰以天下俭此錙銖!” 清
洪升
《长生殿·贿权》
:“论失律丧师关鉅典,我虽总朝纲敢擅专?”
《
清史稿·文宗纪
》
:“ 杨健 係休致之员,乡贤鉅典,非可以捐纳得之。”
分類:
朝廷
大法
《國語辭典》:
齐年(齊年)
拼音:
qí nián
同年登科。《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始元衡与吉甫齐年,又同日为宰相。」
分類:
科举
年龄
一年
制度
受朝
朝廷
下同
同科
人
登第
《漢語大詞典》:
恩除
指朝廷除授官职。 唐
李洞
《送卢少府之任巩洛》
诗:“从知 东甸 尉,銓注似恩除。”
分類:
朝廷
除授
官职
《漢語大詞典》:
免解
宋 承 五代 后唐 制,举人获准不经解试(荐名于朝廷的地方考试),直接参加礼部试,称“免解”。
《
宋史·选举志三
》
:“旧,太学遇覃恩无免解法, 孝宗 始创行之。” 宋
赵昇
《
朝野类要·举业
》
:“﹝十岁以下﹞若能通五经以上,则可以州官荐入於朝廷,而必送中书省覆试,中,则可免解。”
分類:
后唐
举人
获准
不经
解试
朝廷
考试
《漢語大詞典》:
奏最
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 唐
苏颋
《赠彭州权别驾》
诗:“莫愴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明
徐渭
《女状元》
第五出:“朕嘉悦其奇,且念伊三载奏最,可封夫人。”
分類:
考绩
优等
以此
朝廷
上报
《國語辭典》:
徵士
拼音:
zhēng shì
古人称赞学行并高,而不出仕的隐士。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分類:
征求
不接
求人
接受
人才
受朝
朝廷
征聘
隐士
题注
《漢語大詞典》:
麟符
亦作“麐符”。 古代朝廷颁发的麟形符节。
《
新唐书·车服志
》
:“皇太子监国给双龙符,左右皆十。两京、 北都 留守给麟符,左二十,右十九。” 宋
叶梦得
《
石林诗话
》
卷上:“虎节麟符抛不得,却将清景付閒人。”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
:“手握麟符寄独专,宣扬圣諭务安边。”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
:“玉帐佩麐符,曾见 潞州 传记室;兰臺抛凤管,空教司马忆清娱。”
分類:
朝廷
颁发
形符
符节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