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轺车
逐臣
朝臣
命令
盈庭
四起
明廷
满朝
彤墀
丹陛
明庭
公庭
黄纸
上坐
虞廷
《國語辭典》:轺车(軺車)  拼音:yáo chē
旧时一种轻便的马车。《史记。卷一○○。季布传》:「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也作「轺轩」。
《國語辭典》:逐臣  拼音:zhú chén
被贬谪放逐的臣子。《战国策。秦策五》:「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唐。刘长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诗:「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國語辭典》:朝臣  拼音:cháo chén
朝廷的各级官员。《韩非子。三守》:「国无臣者,岂郎中虚而朝臣少哉?」《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贾兰等朝臣散后拜了座师,并听见朝内有大赦的信,便回了王夫人等。」
《國語辭典》:命令  拼音:mìng lìng
1.发出号令,使人遵行。《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晋书。卷二○。礼志中》:「二妾之子,父命令相慈养,而便有三年之恩,便同所生。」
2.上对下的号令。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九出:「独立画堂听命令,珠帘底下一声传。」《明史。卷二○九。杨允绳列传》:「近者督抚命令不行于有司,非官不尊、权不重也。」
《漢語大詞典》:盈庭
亦作“ 盈廷 ”。 充满朝廷。《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楚辞·大招:“室家盈庭,爵禄盛只。” 王逸 注:“盈满朝廷。” 王夫之 通释:“盈庭,皆列位于朝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自两 汉 文明,楷式昭备,蔼蔼多士,发言盈庭。”旧唐书·武宗纪论:“属天骄失国, 潞 孽阻兵,不惑盈庭之言,独纳大臣之计。”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又以比岁 淮 弱 黄 强,重迟空晚,发议盈廷,图改运道。”
《國語辭典》:四起  拼音:sì qǐ
由四方兴起。如:「群雄四起」、「风云四起」。
《漢語大詞典》: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亦指 甘泉宫 。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史记·封禅书:“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圣 崆峒 迷大道,万灵风雨集 明廷 。”
(2). 汉 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篤 曰:‘ 篤 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李贤 注:“明廷犹明府。”此指 外黄 县令 毛钦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人称县曰明府, 汉 人谓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未尝輒入明廷,何当指佞。”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国语辞典》:满朝(满朝)  拼音:mǎn cháo
整个朝廷。《三国演义》第四回:「满朝公卿,夜哭到明。」
分类:满朝朝廷
《漢語大詞典》:彤墀
即丹墀。借指朝廷。 唐 韩愈 《归鼓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宋 秦观 《寄孙莘老少监》诗:“一出 承明 七换麾,君恩復许上彤墀。”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二:“彤墀小立缀鵷鸞,金碧初阳当画看。”
分類:丹墀朝廷
《國語辭典》:丹陛  拼音:dān bì
宫殿中红色的阶梯。唐。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资治通鉴。卷二五八。唐纪七四。昭宗大顺元年》:「不然,方且轻骑叩阍。顿首丹陛,诉奸回于陛下之扆坐,纳制敕于先帝之庙庭。」
《漢語大詞典》:明庭
(1).古代帝王祭祀神灵之地。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钧天曲》:“已庆明庭乐,谁想南风弹。”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徵调曲三》:“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於明庭。”参见“ 明廷 ”。
(2).圣明的朝廷。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明庭开广敞,才儁受羈维。”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实》:“娘行休洒伤时泪,真共假,向明庭质对。”
《漢語大詞典》: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亦指 甘泉宫 。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史记·封禅书:“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圣 崆峒 迷大道,万灵风雨集 明廷 。”
(2). 汉 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篤 曰:‘ 篤 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李贤 注:“明廷犹明府。”此指 外黄 县令 毛钦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人称县曰明府, 汉 人谓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未尝輒入明廷,何当指佞。”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國語辭典》:公庭  拼音:gōng tíng
1.宗庙的庭前。《礼记。曲礼下》:「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2.法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郑月娥也到公庭,一个认哥哥,一个认妹子。」
《國語辭典》:黄纸(黃紙)  拼音:huáng zhǐ
皇帝的诏书。因用黄色的纸书写,故称为「黄纸」。宋。范成大后催租行〉诗:「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漢語大詞典》:上坐
亦作“ 上座 ”。
(1).受尊敬的席位。史记·孝武本纪:“及五年脩封,则祠 泰一 、 五帝 於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祠 坐对之。”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詘。” 颜师古 注:“上坐,尊处也。” 唐 韩愈 《送穷文》:“主人於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蛟 小人得志,愈加忘形,竟踞上坐。”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 祁老人 的必定让客人坐上座, 祁老人 的一会儿一让茶, 祁老人 的谦恭与繁琐,都使 富善先生 满意。”
(2).佛教语。一寺之长,“三纲”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担任。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 中寺 者, 晋 太元 五年 会稽王 司马道子 之所立也…… 天监 十五年,上座 僧慈 等,更揆日缔架,赫然霞立。”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杂任职员:“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高僧传多云被勅为某寺上座是也。 道宜 勅为 西明 寺上座,列寺主、维那之上。” 宋 张耒 《明道杂志》:“士人有 双渐 者,性滑稽,尝为县令,入僧寺中。主僧半酣矣,因前曰:‘长官可同饮三杯否?’ 渐 怒,判云:‘谈何容易,邀下官同饮三杯;礼尚往来,请上坐独吃八棒。’竟笞遣之。”
亦作“ 上座 ”。 坐于上位;入席。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 韩信 )拜礼毕,上座。”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你二位老人家请上坐,好受女儿女婿的礼。”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 乐华 成为一个被特别优待的客人,这个同学请他上座,那个同学给他斟茶,使他反而不很自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过节,大家叙一叙。请 袁先生 上坐,上坐,上坐。”
《漢語大詞典》:虞廷
亦作“ 虞庭 ”。 指 虞舜 的朝廷。相传 虞舜 为古代的圣明之主,故亦以“虞廷”为“圣朝”的代称。 明 李东阳 《揭晓后次韵答何穆之等》:“极知君命如山重,亲向 虞 廷拜往哉。” 明 唐顺之 《跋李怀琳书〈绝交书〉后》:“大则 虞 庭、 禹 水、 稷 穡、 皋 刑以至 夔 石、 益 兽,各致其能而相资以成治。” 明 何景明 《寄赠张方伯》诗:“行见 虞 廷咨岳典,共看 商 室济川材。” 清 陈确 《柬同志》:“今学者相聚言格致之学,穷极微妙,虽 虞 廷精一之旨,几无以过之。” 朱彭寿 《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三:“礼部之设,肇端於 虞 廷之秩宗,至 成周 设为春官,职掌始备,厥后时有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