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阙行(闕行)
道德修养上有过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且闕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慙供养乎?”
《漢語大詞典》:冥追
迷信谓阴司对有过失之人追拿索命。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明日晨起,令人覘之,某夜暴死矣。人命至重,尔辈其慎之,稽缓仅七日,遂致冥追。”
《漢語大詞典》:逐斥
清 代官吏处分的一种处理方式。官吏有过被斥责驱逐回籍不予使用。《六部成语注解·吏部》:“逐斥:不要此人做此官,退而去之。”
《漢語大詞典》:倒君
指有过不改的君主。管子·君臣下:“君有过而不改,谓之倒。臣当罪而不诛,谓之乱。君为倒君,臣为乱臣,国家之衰也,可坐而待之。”
《漢語大詞典》:察议(察議)
清 代官吏有过失交部议罚,轻者叫做“察议”。《清会典·吏部八·孝功清吏司》:“有参奏、有陈请,轻曰察议,重曰议处,又重曰严加议处。”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约束之,羈縻之,朝廷一二品之大臣,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议处、察议之諭不絶於邸钞。”
《漢語大詞典》:负阙(負闕)
犯有过失。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效无丝氂,负闕山崇。滋润含垢,恩贷累重。”《周书·文帝纪下》:“诸在朝之士,当念职事之艰难,负闕之招累,夙夜兢兢,如临深履薄。”
背负宫阙。 宋 宋庠 《乾元节赋》:“开閶闔之洪洞,廓紫宫之寥泬,飞龙抗殿,神鼇负闕。”
《漢語大詞典》:养老马(養老馬)
比喻不抛弃曾出过力、有过贡献的人。语本《韩诗外传》卷八:“昔者 田子方 出,见老马於道,喟然有志焉,以问於御者曰:‘此何马也?’御曰:‘故公家畜也。罢而不为用,故出放之也。’ 田子方 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田 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
《國語辭典》:开例(開例)  拼音:kāi lì
自此创始,后来者可以此为先例。《红楼梦》第五五回:「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来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
《漢語大詞典》:陷假
犯有过失。假,通“ 瑕 ”。《汉书·王莽传上》:“ 霍光 即席常任之重,乘大胜之威,未尝遭时不行,陷假离朝,朝之执事,亡非同类。”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五:“ 师古 训假为升,则陷假二字,义不相属,乃云被陷害而去所升之位,其凿也甚矣。余谓假读为‘瑕’,陷瑕离朝,谓陷於瑕,謫而去其位……瑕与假古字通。”
分類:有过过失
《漢語大詞典》:处妾(處妾)
犹处女。指未有过性行为的宫女。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漦化为玄黿,入后宫。处妾遇之而孕,生子,惧而弃之。” 颜师古 注:“处妾,宫中之童女。”
《漢語大詞典》:予违汝弼(予違汝弼)
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孔 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隋书·高颎等传赞:“君邪而不能正言,国亡而情均众庶。予违汝弼,徒闻其语;疾风劲草,未见其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然自古圣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
《國語辭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拼音: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有缺失就加以改正,没有就勉励自己小心不要犯错。《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句下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國語辭典》:知过必改(知過必改)  拼音:zhī guò bì gǎi
知道过错,一定改正。元。白朴。《东墙记》第三折:「古人言知过必改,不由人兜在心怀。」《斩鬼传》第五回:「三鬼见钟老爷赏罚分明,心中感服,叩头拜谢,知过必改去了。」
《漢語大詞典》:知过(知過)
自知过失。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何等有人情,又何等知过,何等守法,又何等果决,我们的文学家做得出来么?”
分類:自知过失
《漢語大詞典》:私谴(私譴)
谓个人有过失而受责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乙亥,下詔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官为教授,三年而代;选于吏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三年无私谴,以名闻。”
《国语辞典》:过勿惮改(过勿惮改)  拼音:guò wù dàn gǎi
有过错不要怕改正。《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