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病齿(病齒)
牙病;牙齿痛。亦指有病的牙齿。 金 刘迎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诗:“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復后,寸进退还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题跋:“ 冯海粟 先生子 振 题《杨妃病齿图》云:‘ 华清宫 一齿痛; 马嵬坡 一身痛;“ 渔阳 鼙鼓动地来”,天下痛。’”
《漢語大詞典》:病脚
有病的脚;脚有病。 唐 杜甫 《西阁曝日》诗:“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宋 杨万里 《自遣》诗:“匹似病风兼病脚,老夫犹是地行仙。”
分類:有病
《國語辭典》:敕葬  拼音:chì zàng
旧时重臣死亡,帝王差遣宫中内侍,监护丧事,称为「敕葬」。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贵臣有疾宣医,及物故敕葬,本以为恩。然中使挟御医至,凡药必服,其家不敢问,盖有为医所误者。敕葬则丧家所费,至倾竭赀货,其地又未必善也,故都下谚曰:『宣医纳命,敕葬破家。』」
《漢語大詞典》:辞病(辭病)
(1).以身体有病为由推辞不就某种职务或不做某件事。后汉书·郭丹传:“大司马 严尤 请 丹 ,辞病不就。”
(2).谓害怕生病而推辞做某种有损健康的行为。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荒乘不知疲,醉死岂辞病。”
《漢語大詞典》:托病
借口有病。 明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下:“ 大同祠 成,上樑之日, 王点 托病不出。”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赴朝贺,瘠形托病,三年一日。” 苏曼殊 《非梦记》:“作计既定,即托病,辞 刘 重往 鼎湖 。”
《國語辭典》:传染(傳染)  拼音:chuán rǎn
疾病由一个体侵入另一个体。可分为直接接触的直接传染,以及需靠媒介传播病菌的间接传染。
《漢語大詞典》:瘣木
有病瘿肿,枝叶不荣的树木。尔雅·释木:“瘣木符娄。” 郭璞 注:“谓木病,尫傴癭肿无枝条。”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且 魏 之代 汉 ,非积德之由,风泽既微,六合未一,而凋翦枝干,委权异族,势同瘣木,危若巢幕。”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是以寝席伏枕, 任氏 之悼泽兰;瘣木枯荄, 潘令 之哀金鹿。”
《漢語大詞典》:弗豫
不安乐。书·金縢:“既克 商 二件,王有疾,弗豫。” 孔 传:“ 武王 有疾,不悦豫。”后因以称帝王有病。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仁宗 弗豫,大臣不得见,中外忧恐。”清史稿·礼志二:“帝弗豫,遗命罢郊配。”
《漢語大詞典》:乖和
(1).反常;不和谐。周书·武帝纪上:“乖和爽序,违失先志。”《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众生丛业,天心仁爱无穷;诸理乖和,帝德戒惩有警。”
(2).犹违和。指有病。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圣体乖和, 冯道 对寝膳之间,动思调卫。”
《國語辭典》:医院(醫院)  拼音:yī yuàn
诊治或看护病人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病疮(病瘡)
受伤有病。《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吾见 公瑾 病疮,医者言勿触怒,故 曹 兵搦战,不敢报知。”
分類:受伤有病
《漢語大詞典》:舁疾
谓有病勉强行事。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 光 不得已,舁疾诣京师。”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至 六安 病甚。 六安 吏民遮道请留,不许,舁疾竟达 庐州 。”
《漢語大詞典》:违忧(違憂)
谓身体有病。 唐 韩愈 《鸣雁》诗:“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景云 曰:“违忧怀息,即有病求息义。”
《国语辞典》:病西施  拼音:bìng xī shī
相传西施有病时更美,故后人形容病态的美人为「病西施」。
《漢語大詞典》:瘀肉
有病变的肌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目中弩肉》“目中弩肉”注:“此证生於目两眥,瘀肉弩出,时觉疼痛,总属心火所成。”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欧福尔必窝一两,一锡合,係外用搽药,去疮上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