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高效能
有效用;合用;有利(于目标)性。例如:这条道路证明是高效能的。
《漢語大詞典》:鸡肥不下蛋
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
许多小厂条件比我们差得多,都有利润上缴;我们这个大厂反而年年赔本,真是鸡肥不下蛋!
《漢語大詞典》:拔毛济世(拔毛濟世)
谓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语出列子·杨朱:“ 禽子 问 杨朱 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 杨子 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 曰:‘假济,为之乎?’ 杨子 弗应。”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只‘平生几两屐’,细味之亦疏;而‘拔毛济世’事,尤牵强可笑。以予观之,此乃俗子谜也,何足为诗哉!”
《國語辭典》:大势已去(大勢已去)  拼音:dà shì yǐ qù
整个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新唐书。卷一○。昭帝本纪。赞曰》:「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封神演义》第九七回:「纣王看见,不觉大惊,知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
《漢語大詞典》:趁热打铁(趁熱打鐵)
比喻做事抓住有利时机或条件,加速进行。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三三章:“趁热打铁,临时支部建立后的头一次支部会,咱接着就开,讨论以后的斗争咋样进行。” 杨纤如 《伞》第九章:“ 吉亮 看他瑟瑟缩缩的样子,以为被他唬住了,说过一些闲话之后,就想趁势急追,趁热打铁,提出了经费房屋问题。” 陆地 《美丽的南方》二八:“要干就趁热打铁,明天就开大会。”
《國語辭典》:食言而肥  拼音:shí yán ér féi
春秋鲁大夫孟武伯常失信于鲁哀公。在一次宴会中,孟武伯问哀公的宠臣郭重为何如此肥胖,哀公藉机讽刺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典出《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后用以比喻言而无信,说话不守信用。明。李开光〈水风卧吟楼记〉:「此予事而挂客怀,何也?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试以数语为记,请览而教正之如何?」
《國語辭典》:时不可失(時不可失)  拼音:shí bù kě shī
要抓住时机,不可错失。《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封神演义》第一五回:「南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
《漢語大詞典》:顺风使帆(順風使帆)
顺着风势扯帆行船。比喻趁着有利的情势行事。《五灯会元·临济宗·参政钱端礼居士》:“大丈夫磊磊落落,当用处把定,立处皆真。顺风使帆,上下水皆可。因斋庆赞,去留自在。”亦作“ 顺风张帆 ”。《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7期:“现在,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滚滚波涛,正在向着一切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冲击着,顺风张帆,趁这个机会组织一次‘为谁劳动,为谁服务’的讨论,一定能够像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一样,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漢語大詞典》:顺风行船(順風行船)
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着世事,如顺风行船,不劳餘力。”亦作“ 顺风使船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國語辭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拼音:kào shān chī shān,kào shuǐ chī shuǐ
(谚语)比喻依赖所在地方的客观条件讨生活,或比喻从事什么行业就靠什么为生。如:「他家世居海边,全家人都有丰富的捕鱼经验。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点也没错。」《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做公的买卖,千钱赊不如八百现。」《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来杞县知县,每年出息有十来万银子,那书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也是弄得一手好钱了。」
《國語辭典》:居高临下(居高臨下)  拼音:jū gāo lín xià
处于有利的地位,可控制一切。《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四。宋高宗绍兴十一年》:「敌居高临下,我战地不利。」
《國語辭典》:见几而作(見幾而作)  拼音:jiàn jī ér zuò
语出《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看到事情发生前细微的迹象,就能有所因应。《周书。卷五○。异域传下。史臣曰》:「然则易称『见几而作』,传云『相时而动』。大时者,得失之所系,几者,吉凶之所由。」
《国语辞典》:见缝就钻(见缝就钻)  拼音:jiàn fèng jiù zuān
看到有利的事物就争取营求。比喻善于投机,不放过任何机会。如:「他向来喜欢投机,是个见缝就钻的人。」
《漢語大詞典》: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的对称。在商品交易中卖方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状况。其特征是市场上商品短缺,供不应求,即使提高价格,买方仍竞相购买。
《漢語大詞典》:蘑菇战术(蘑菇戰術)
利用有利的群众条件和地形同敌人周旋,把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加以消灭的一种作战方法。 毛泽东 《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