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官  拼音:wǔ guān
1.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总称。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无说。」
2.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韩非子。五蠹》:「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3.五行之官。古代传说中的五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4.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国语。楚语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5.司历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6.秦、汉时的武职。为皇帝的侍从官。如秦汉时有五官、左、右中郎将,东汉时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诸官。
《漢語大詞典》:五官郎
汉 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唐 李白 《寒女吟》:“一拜五官郎,便索 邯郸 女。”
《漢語大詞典》:牵裾(牽裾)
(1).牵拉着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蔷薇》诗:“横枝斜綰袖,嫩叶下牵裾。”
(2).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要从 冀州 迁十万户到 河南 去,群臣上谏,不听。 辛毗 再去谏, 曹丕 不答而入内,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北齐书·孙腾传:“ 孙腾 牵裾之诚,有足称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三:“已悲事与牵衣别,敢谢人嘲折槛愚。”
《漢語大詞典》:三祖
(1).指三位祖先。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 杨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宣帝 追号曰 高祖 , 文帝 号曰 太祖 , 武帝 号曰 世祖 。”金史·礼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 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 ,遂有三祖同配之礼。”
(2).指 三国 魏 武帝 曹操 、 文帝 曹丕 、 明帝 曹叡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 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乐用武始之舞。 文皇帝 应天受命,为 魏高祖 ,乐用咸熙之舞。帝( 明帝 )制作兴治,为 魏烈祖 ,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朝,万世不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魏 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旧唐书·德宗纪下:“文雅中兴,夐高前代,《二南》、三祖,岂盛於兹。”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
《漢語大詞典》:邺宫(鄴宫)
(1).指 邺京 宫殿。 晋 陆云 《登台赋》序:“ 永寧 中,参大府之佐於 鄴都 ,以时事巡行 鄴 宫三臺。”
(2).特指 魏王 世子 曹丕 所居之宫。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建安 末,余时在 鄴 宫,朝游夕讌,究欢愉之极。”
《国语辞典》:萁豆  拼音:qí dòu
三国魏文帝曹丕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即杀之,曹植应声作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典出《太平御览。卷六○○。文部。思疾》。后以萁豆比喻手足、兄弟。
《漢語大詞典》:三曹
(1).文学史上对 三国 魏 曹操 及其子 曹丕 、 曹植 的合称。 明 胡应麟 诗薮·古诗上:“取乐府之格於两 汉 ,取乐府之材於三 曹 ,以三 曹 语入两 汉 调,而浑融无迹,会於《骚》《雅》。”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外纪·答问:“三 曹 乐府,多以起句首二字命题。”
(2).指诉讼中的原告、被告、证人。审案时,三方的人同时到场,进行对证,谓之“三曹对案”。《西游记》第十回:“ 秦广大王 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冷眼观》第二四回:“我倘死而有知,好与他在阎王殿前三曹对案,也省得日后再有倚命自误的人。”
《国语辞典》:气强(气强)  拼音:qì qiáng
脾气刚强。三国魏。曹丕《列异传。孙阿》:「侯气强难感悟,故自诉于母,愿重启侯。」
《漢語大詞典》:魏两(魏兩)
魏 太子。亦特指 曹丕 。两,贰;副。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 汉 贰称敏, 魏 两垂芳。” 南朝 梁 沈约 《谢赐轸调绢等启》:“昔 刘氏 归国,未闻 汉 储之礼; 曹植 还蕃,非降 魏 两之赐。”《陈书·周弘正传》:“虽復 夏启 、 周诵 、 汉 储、 魏 两,此数君者,安足为大王道哉。”
分類:太子曹丕
《国语辞典》:甄后  拼音:zhēn hòu
三国魏文帝曹丕的妃子。原名甄宓,本为袁绍子熙之妻,曹操破绍,操子丕见其姿貌绝伦而纳之,生子睿;丕即帝位后,以失宠怨望赐死;及睿立为帝,上尊谥为文昭皇后。
《漢語大詞典》:薛夜来(薛夜來)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的宠姬。原名 薛灵芸 , 常山 人,美容貌。 魏文帝 改其名曰 夜来 。 夜来 妙於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缝制立成,宫中号为针神。见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素手缝裳, 薛夜来 神针可数。” 清 赵翼 《题唐明皇马上击毬图》诗:“回身或疑 薛夜来 ,反腰直比 孙荆玉 。”
《漢語大詞典》:七步诗
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否则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惭愧,赦免了曹植。
《漢語大詞典》:受禅碑(受禪碑)
碑名。 三国 魏 曹丕 黄初 元年立,记 曹丕 受 汉 禅让事。也称《受禅表》。相传为 魏 锺繇 所写。其碑隶法方整浑厚,因时代久远,笔画模糊,多已不可辨认。另说碑为 王朗 文, 梁鹄 书, 锺繇 镌字,谓之三绝。故又称《三绝碑》。参阅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分類:曹丕元年
《漢語大詞典》:五官将(五官將)
“五官中郎将”的省称。 三国 魏 曹操 《百辟刀令》:“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此指 曹丕 。参见“ 五官 ”。
《國語辭典》:五官  拼音:wǔ guān
1.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总称。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无说。」
2.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韩非子。五蠹》:「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3.五行之官。古代传说中的五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4.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国语。楚语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5.司历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6.秦、汉时的武职。为皇帝的侍从官。如秦汉时有五官、左、右中郎将,东汉时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诸官。
《漢語大詞典》:九宝(九寶)
(1).指 禹 铸的九鼎。 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三国 魏 曹丕 《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 九鼎 ”。
(2).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 范文澜 注:“ 魏 曹丕 《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
(3).指九方御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唐 始名曰宝,增数至八,国朝所用。一曰镇国神宝,二曰受命之宝,三曰天子之宝,四曰天子信宝,五曰天子行宝,六曰皇帝之宝,七曰皇帝信宝,八曰皇帝行宝。 政和 七年,增定命宝,以九宝为称。”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国语辞典》:魏文帝  拼音:wèi wén dì
帝号。指曹丕。参见「曹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