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委曲求全  拼音:wěi qū qiú quán
曲意迁就以求保全大局。如:「有正当理据便应提出申诉,切莫委曲求全。」《野叟曝言》第七五回:「但父子天性,当委曲求全,如断不能,亦当或继或卖,全其命;即至无可继卖,万不得已,亦宁弃诸道路,以冀有怜而救之者;何至活埋于土,以绝其万一之生乎?」
《漢語大詞典》:移的就箭
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国语辞典》:曲媚取容  拼音:qū mèi qǔ róng
曲意奉承以讨好他人。《梁公九谏》:「乃曲媚取容,苟图金宝。」
《国语辞典》:伯牙鼓琴  拼音:bó yá gǔ qín
伯牙,古代善鼓琴者。「伯牙鼓琴」指伯牙所弹的琴曲意境高妙。《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国语辞典》:阿谀逢迎(阿谀逢迎)  拼音:ē yú féng yíng
曲意奉承,讨好他人。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二九出:「专一承颜顺旨,阿谀逢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京师有一流棍,叫名李光,专一阿谀逢迎,谄事令孜。」也作「阿谀奉承」。
《国语辞典》:阿谀奉承(阿谀奉承)  拼音:ē yú fèng chéng
曲意奉承,讨好他人。《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也作「阿谀逢迎」。
《国语辞典》:得亲顺亲(得亲顺亲)  拼音:dé qīn shùn qīn
知晓人伦亲情的道理,并能曲意孝顺双亲。《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国语辞典》:手语歌(手语歌)  拼音:shǒu yǔ gē
一种以手语传达歌曲意境的表演方式,通常表演者会配合舞蹈来加强节奏感。如:「她因深谙手语,舞蹈基础又好,所以表演手语歌十分精彩。」
《國語辭典》:毁方投圆(毀方投圓)  拼音:huǐ fāng tóu yuán
比喻放弃立身处世的原则,而一味迎合世俗。《抱朴子。外篇。汉过》:「毁方投圆、面从响应者,谓之绝伦之秀。」
《國語辭典》:阿谀取容(阿諛取容)  拼音:ē yú qǔ róng
刻意的逢迎取悦。汉。杨秉 奏劾侯览:「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且王驩等阿谀取容,蔽贤窃位。」也作「阿顺取容」。
《漢語大詞典》:曲讳(曲諱)
(1).蓄意隐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若 杨桓 曲讳 后唐 潞王 焚璽之事,遂直以 宋 元符 所献者当之,傅会以实其事。”
(2).指曲意加以掩饰。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吾人追究作俑之罪,春秋之义,责备贤者,虽以 子舆氏 阐明民政之功,而亦不能为之曲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