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暑雪
堂名。在 四川省 成都 武担山 。古为 蜀 中一名胜。 宋 陆游 《远游》诗:“月明登 暑雪 ,木落过 秋风 。”自注:“ 成都 武担山 暑雪堂 , 归州 巴东县 江 上 秋风亭 ,皆絶景。” 明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成都府三》:“ 武担山 今在藩司门右……昔有 咒土寺 东西二臺,西臺有 暑雪轩 诸胜。”
《漢語大詞典》:温暑
炎热。后汉书·南蛮传序:“ 南州 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亡者十必四五。”
分類:炎热
《漢語大詞典》:虐暑
犹酷暑,酷热。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寒。” 唐 张九龄 《贺祈雨有应状》:“终宵更洒於城闕,遂使炎埃宿润,虐暑暂清。”
分類:酷暑酷热
《漢語大詞典》:伤暑(傷暑)
为暑气所伤,中暑。 汉 焦赣 《易林·复之无妄》:“踦牛伤暑,不能成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秦少游 ﹞至 藤 ,伤暑困卧,至八月十二日,啟手足於江亭上。”《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伤暑,又叫感暑,是人体感受了暑天火热之气而引起的,属于中暑的轻症。”
《國語辭典》:去暑  拼音:qù shǔ
消除暑气。如:「炎夏中喝青草茶可以去暑。」也作「袪暑」。
分類:驱除暑热
《漢語大詞典》:昼暑(晝暑)
(1).中午燠热。 南朝 梁 王僧孺 《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
(2).白昼燠热。 宋 欧阳修 《笔说·夏日学书》:“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知自愧,但思所以寓心而消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
分類:白昼中午
《韵府拾遗 语韵》:旧暑(旧暑)
司马光秋意诗新凉入闾巷旧暑何人扫
《骈字类编》:尘暑(尘暑)
徐陵麈尾铭拂静尘暑引饰妙词
《漢語大詞典》:逃暑饮(逃暑飲)
犹言避暑饮。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厨人尝散热之饌,酒正行逃暑之饮。” 宋 陆游 《自咏》:“安用更为逃暑饮,虚堂三復自萧森。”参见“ 避暑饮 ”。
《漢語大詞典》:避暑饮(避暑飲)
初学记卷三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大驾都 许 ,使光禄大夫 刘松 北镇 袁绍 军,与 绍 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饮。”后以“避暑饮”指酣饮。 元 龚玊 《郡楼》诗:“聊为避暑饮,更学御风游。”
分類:酣饮
《漢語大詞典》:梅暑
谓梅雨湿热天气。 宋 王安石 有《酬微之梅暑新句》诗。
《漢語大詞典》:解暑
消暑;解除暑热。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舟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漢語大詞典》:骄暑(驕暑)
犹酷暑。 宋 刘仙纶 《永遇乐·春暮有怀》词:“中敧润裛,衣宽凉渗,又觉渐回骄暑。” 元 袁桷 《同子唯赋水车》诗:“昂昂长身卧塍岸,卷地翻涛敌骄暑。”
分類:酷暑
《骈字类编》:暑渴
大戴礼天子宴私安如易乐而湛饮酒而醉食肉而馂饱而强饥而惏暑而渴寒而暑渴寝而莫宥坐而莫侍行而莫先莫后天子自为开门户取玩好自执器皿急顾环面御器之不举不藏凡此其属少保之任也
《漢語大詞典》:暑夏
炎热的夏季。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进军。”晋书·王鉴传:“议者或以当今暑夏,非出军之时。”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分類:炎热
《漢語大詞典》:熇暑
酷热。文选·左思〈魏都赋〉:“宅土熇暑,封疆障癘。” 李善 注引《埤苍》:“熇,热貌。”
分類: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