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泛然(汎然)
亦作“泛然”。
(1).漂浮貌;浮动貌。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尧臣 《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 宋 陆游 《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 清 吴敏树 《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2).随便,漫不经心貌。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唐 李颀 《赠苏明府》:“汎然无所繫,心与孤云同。”新唐书·隐逸传序:“其於爵禄也,汎然受,悠然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
(3).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 戴思颜 ﹞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遂得名家,岂泛然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夫世岂有不识字而能书者?抑 昌黎 之所谓识字,非世人之泛然记忆已也。” 清 陈确 《瞽言四·与刘伯绳书》:“夫其异同之甚与泛然酬应者可去。”
(4).广泛,普遍貌。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后世所不可不载之事,汎然欲备,则不胜其史矣。” 宋 叶适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备载而无遗,则泛然而无统。”
(5).空泛;浮浅,不深入。 明 王廷相 《与薛君采书》:“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説,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於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十:“唯‘发’非汎然之词,然后所发之己,非私欲私意。”
《國語辭典》:遍及  拼音:biàn jí
广布各个角落。如:「他的恩德遍及天下。」
《國語辭典》:遍及  拼音:piàn jí
到处分布。如:「一部出色的作品,其读者群必然遍及各阶层。」
《漢語大詞典》:行治
普遍良好。逸周书·度训:“是故明王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土宜天时,百物行治。”
(1).行谊治绩。汉书·何武传:“ 九江 太守 戴圣 ,礼经号 小戴 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 宋 王安石 《王深甫墓志铭》:“世皆称其学问、文章、行治,然真知其人者不多。”
(2).品质才能。 宋 秦观 《人材》:“器识閎而风节励,问学博而行治纯。”
《漢語大詞典》:普济(普濟)
普遍济助。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十:“威以齐物为肃,德以普济为弘。”
分類:普遍济助
《國語辭典》:通用  拼音:tōng yòng
没有时、地、人的限制,可以共同使用。《续汉书志。第三。律历志下》:「天难谌斯,是以五、三迄于来今,各有改作,不通用。」《文明小史》第六○回:「那些军机大臣连报都不看的,见了『目的』、『方针』那种通用字眼,比三代以上的文字都还难解,只得含含糊糊奏覆了。」
《國語辭典》:通义(通義)  拼音:tōng yì
常则。《孟子。滕文公上》:「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漢語大詞典》:博考
普遍广泛地查考。《〈书〉序》:“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增此三字,文义始明,书所以贵乎博考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焉。”
《國語辭典》:通则(通則)  拼音:tōng zé
适用于一般状况的共同规章或法则。南朝梁。沈约〈立左降诏〉:「减秩居官,前代通则。」
《漢語大詞典》:遍览(遍覽)
(1).普遍阅读。 唐 白居易 《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宋史·司马光传:“ 光 常患歷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2).到处游观。 宋 王巩 甲申杂记:“御笔亲制置一图,出 元丰 尚书省是也,既成,亲幸遍览,悉如初旨。”
《國語辭典》:大欲  拼音:dà yù
基本的欲望。如:「食、色者,人之大欲。」
《漢語大詞典》:遍照
普遍照耀;全部察见。《韩诗外传》卷六:“日月之明,徧照天下。”《淮南子·主术训》:“由此观之,则人知之於物也浅矣。而欲徧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 汉 马融 《广成颂》:“於是流览徧照,殫变极态,上下究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天下至大,万机至众,诚非一明所能徧照。”
《國語辭典》:大户(大戶)  拼音:dà hù
1.世家大族。《水浒传》第二四回:「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
2.酒量大的人。
3.股票术语。指进出股票数量与金额庞大者,称为「大户」。
《漢語大詞典》:遍覆
普遍覆盖;普遍覆育。韩非子·大体:“上不天则下不徧覆,心不地则物不毕载。”后汉书·袁敞传:“留心曲意,特加徧覆。”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包含徧覆,有天下之量。” 明 张居正 《归葬事毕谢恩疏》:“斯实仰荷我皇上至仁徧覆,大孝宏敷,故臣得以少释终天之恨,曲全乌鸟之情。”
《漢語大詞典》:不咸
(1).不周遍;不普遍。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摦则不容,心是以感。” 杨伯峻 注:“咸,徧也。此谓音细则能闻者不周徧。”国语·鲁语上:“小赐不咸,独恭不优。” 韦昭 注:“咸,徧也。”
(2).不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 。” 杜预 注:“咸,同也。”新唐书·杨弘礼传:“﹝ 弘礼 ﹞雅与 玄感 不咸,表其必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
(3).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不咸 。有 肃慎氏之国 。”
《國語辭典》:广度(廣度)  拼音:guǎng dù
1.广大的程度。常用于抽象事物。如:「我们必须要探讨这个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才能做进一步的决策。」
2.宽宏的气度。亦指有宽宏气度的人。文选。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3.佛教用语。即普渡。唐。李邕〈五台山清凉寺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群生而无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