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9
词典
5
分类词汇
24
共24,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遐宣
遐济
化钧
熙洽
道洽
偃风
化周
普浃
被冒
讲话
洽化
风衍
洽普
普法
民校
《漢語大詞典》:
遐宣
远扬;普及。
《
宋书·符瑞志下
》
:“礼乐四达,颂声遐宣。”
《
隋书·文学传·虞绰
》
:“圣德遐宣,息别风与淮雨;休符潜感,表重润以夷波。” 唐
曹松
《送胡中丞使日东》
诗:“渥泽遐宣后,归期抵万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
:“上四年兮,帝业遐宣,寰区晏然。”
分類:
远扬
普及
《漢語大詞典》:
遐济(遐濟)
(1).谓渡过广阔的河流。 晋
葛洪
《
抱朴子·勖学
》
:“欲超千里於终朝,必假追影之足;欲凌洪波而遐济,必因艘楫之器。”
(2).普及。 唐
欧阳询
《西林寺碑》
:“慧日騫幽,法雨遐济,德畅忍土,是谓能仁。”
分類:
普及
渡过
广阔
河流
《漢語大詞典》:
化钧(化鈞)
(1).造化之力;教化之权。语本
《
史记·邹阳列传
》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骃 集解引 崔浩 曰:“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
:“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宋
范成大
《水龙吟·寿留寺》
词:“黄扉紫闥,化钧高钞,风霆挥扫。” 明
李东阳
《任贤》
诗:“臣心欲効慙无力,勉为吾皇赞化钧。”
(2).教化普及。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时序
》
:“昔在 陶唐 ,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 周振甫 注:“化钧;化均,教化普遍,指风俗淳朴,有不教而化的意思。”
分類:
教化
造化
化普
普及
裴骃
《國語辭典》:
熙洽
拼音:
xī xiá
欢乐和洽。宋。周必大〈题吕希哲岁时杂记后〉:「驩娱熙洽,未尝虚度。」
分類:
清明
兴盛
和乐
普及
安乐
乐和
和睦
《漢語大詞典》:
道洽
某种学说和教义得到普及。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
:“道洽十方,智周万物。” 宋
张抡
《壶中天慢》
词:“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
:“至 周公 作注,道洽政行,民知秉礼而度义也。”
分類:
种学
学说
说和
教义
普及
《漢語大詞典》:
偃风(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语本
《
论语·颜渊
》
:“草上之风,必偃。”
《南齐书·乐志三》
:“偃风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风中。 清
赵翼
《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
诗:“离披偃风草,槎枒触眼刺。”
分類:
喻教
倒伏
教化
化普
风中
普及
《漢語大詞典》:
化周
谓教化普及。 晋
张协
《杂诗》
:“时至万寳成,化周天地復。”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宣德皇后答梁王令》
:“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
分類:
教化
化普
普及
《國語辭典》:
普浃(普浹)
拼音:
pǔ jiá
遍及。唐。
狄仁杰
〈
请曲赦河北诸州疏
〉:「由此,恩不普浃,失在机先。」
分類:
普及
遍及
《漢語大詞典》:
被冒
(1).覆盖。 宋
叶适
《毋自欺室铭》
:“蔚然千章,被冒洞谷;爱莫能致,投斧太息。”
(2).引申为普及。 宋
苏轼
《南省说书十道·问小雅周之衰》
:“
《
诗
》
之中,唯 周 最备,而 周 之兴废,於
《
诗
》
为详。盖其道始於闺门父子之间,而施及乎君臣之际,以被冒乎天下者,存乎二
《南》
。”
分類:
覆盖
普及
《國語辭典》:
讲话(講話)
拼音:
jiǎng huà
1.说话、谈话。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2.一种各篇完整独立,但主题相同的著作。通常是某人的演讲稿或授课底稿。如:「文学讲话」。
分類:
讲话
谈话
讲演
普及
说话
著作
体裁
作书
《漢語大詞典》:
洽化
谓普及教化。
《南齐书·东南夷传》
:“量广始登,远 夷 洽化。 加罗王 荷知 款关海外,奉贄东遐。” 五代
牛希济
《文章论》
:“今朝廷思 尧 舜 洽化之文,莫若退 屈 、 宋 、 徐 、 庾 之学。”
分類:
普及
教化
《漢語大詞典》:
风衍
谓风教普及。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化协殊裔,风衍遐圻。”
分類:
风教
普及
《漢語大詞典》:
洽普
普及,遍及。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
“饗兹万国,以肃成天命” 裴松之 注引
《献帝传》
:“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
分類:
普及
遍及
《國語辭典》:
普法
拼音:
pǔ fǎ
1.三阶教对修行方式、态度的一种方法。分为普法和别法两类,普法是指对法不分大、小乘,于人不辨圣、凡,普信普敬,不尊此法而斥他法,这是第三阶众生最适合修行的方法。
2.指普及法律知识。
分類:
普及
法律
知识
《漢語大詞典》:
民校
为普及群众教育而设置的业余文化学校。亦指群众自办的学校。
分類:
普及
群众
教育
业余
文化
化学
学校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