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昭明  拼音:zhāo míng
1.光明、显著。《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2.天象之一,常被归为妖气或妖星。可能指特定形状的彗星,或轨迹特别的流星。
3.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的谥号。参见「萧统」条。
《漢語大詞典》:显庸(顯庸)
(1).显明;显著。庸,通“ 融 ”。国语·周语中:“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外传国语一:“显,明也,庸,读为融。《郑语》‘命之曰祝融。’ 韦 解曰:‘融,明也。’下文:‘穀洛鬭章,显融昭明。’彼作融者,正字,此作庸者,叚字。”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创制,显庸运世以礼。”
(2).明显的功劳。新唐书·韩愈传:“东巡 泰山 ,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服我成烈。”
(3).犹显用。 明 李东阳 《寿冢宰尹公序》:“然早仕者多不至显庸,晚达者不能无日暮途远之嘆。”
《國語辭典》:显融(顯融)  拼音:xiǎn róng
明显盛明。《晋书。卷二二。乐志上》:「赫赫上帝,既高既崇,圣考是配,明德显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
分類:显明显著
《漢語大詞典》:甄明
(1).辨明;明察。后汉书·鲁丕传:“论难於前,无所甄明。” 李贤 注:“甄,别也。”晋书·崔洪传:“选吏部尚书,举用甄明,门无私謁。”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甄明大义,矫正末流。”
(2).通晓。晋书·儒林传·崔游:“少好学,儒术甄明。”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晖:“后以儒术甄明,擢授太学博士。”
(3).显明。北史·艺术传上·信都芳:“又私撰历书,名曰《灵宪历》,算月频大频小,食必以朔,证据甚甄明。”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其或久更事任、绩効甄明者,必择其良能而分命焉。”
《漢語大詞典》:标揭(標揭)
(1).谓标榜炫耀。 清 薛福成 《王君墓志铭》:“呜呼!其贤於世之倖躐亨衢,高自标揭,觝鑠古今,而言行不相顾者,盖亦远矣!”
(2).显明。 孙中山 《建国方略·临时集会之组织法》:“但永久之社会组织,略同于二者之外,更加以须有正式举定之职员,及一切之章程规则,并有定期之会议,标揭之意志,规定之人数。”
《漢語大詞典》:昭烂(昭爛)
(1).光明灿烂。 汉 扬雄 《甘泉赋》:“半散昭烂,粲以成章。”《后汉书·郎顗传》:“如此,则天文昭烂,星辰显列。” 唐 崔元翰 《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復如观太清,昭烂垂芳辰。”
(2).明显;显明。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铭》:“若古今常难,疑义错繆,前人所希论,后学所不览, 休 尽剖判剥散,幽暗昭烂。”
《漢語大詞典》:融显(融顯)
显明。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厥祖身立佛前,累叶亲传世祗,其实影跡遗事,昭化融显,故其裔王,则倾国奉戒。”
分類:显明
《漢語大詞典》:着明(著明)
显明。易·繫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新唐书·陈子昂传:“臣观祸乱之动,天人之际,先师之説,昭然著明,不可欺也。” 何震 《女子解放问题》:“以迄於今,曾几何时,而议员压制之弊,深切著明,社会党人所宣言,劳动团体所反抗,书报具在,可復审也。”
分類:显明
《漢語大詞典》:白着(白著)
亦作“ 白箸 ”。 指不占户籍的流民。 清 黄生 义府卷下:“按白著,谓流民不占户籍,别於土著者,故谓之白著。此举本以搜括逃亡逋负为名,虽著籍不欠租者,亦指为逃亡而取之。故谓此等人户为白著,以掩其掊克之迹也。”
分類:户籍流民
《漢語大詞典》:焯着(焯著)
显明;显著。 元 孛术鲁翀 《大都路都总管姚公神道碑》:“公 至元 名臣,勋德焯著。”明史·韩观等传赞:“ 韩观 诸人,虽功最焯著,而皆以威信震慑蛮荒。” 清 薛福成 《〈浙东筹防录〉序》:“其佐理营务处者,则有知 寧波府 上元 宋君 源瀚 ,治行焯著,识略颇閎。”
分類:显明显著
《漢語大詞典》:觉皓(覺晧)
显明。觉,通“ 较 ”。 汉 刘向 《九叹·远游》:“服觉晧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 王逸 注:“觉,较也。晧,犹明也。晧,一作浩,一作酷。言己被服众芳,履行中正,较然盛明,志愿高大,与俗人异也。”
分類:显明
《漢語大詞典》:不显(不顯)
(1).不显明;不清楚。《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朱熹 集传:“不显,幽隐之处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以签语末句观之,此生结局当在水云乡里。然仙语隐而不显,从无如是之明白昭示者也。” 王老九 《进北京》诗:“只怨我没生千里眼,几十丈远看不显。”
(2).不显达。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父 道 ,独留事 晋 而不显。”
(3).盛大貌。不,通“ 丕 ”。《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乐府诗集·晋郊祀歌·飨神歌》:“不显遗烈,之德之纯。”一本作“ 丕显 ”。
《国语辞典》:烂然(烂然)  拼音:làn rán
显明灿烂的样子。《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可观也。」汉。刘向《说苑。卷一二。奉使》:「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
《國語辭典》:金镜(金鏡)  拼音:jīn jìng
1.铜镜。《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随珠,綷以金镜。」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诗一○首之一:「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
2.比喻明道。引申为断案严正,明察是非。《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骧蠖屈,从道污隆。」
3.月亮。唐。李贺 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唐。杜牧 寄沈褒秀才诗:「仙桂茂时金镜晓,洛波飞处玉容高。」
《國語辭典》:宣明  拼音:xuān míng
1.明显、光耀。《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2.阐扬、宣扬。《汉书。卷九。元帝纪》:「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文选。左思。魏都赋》:「于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礼。」
3.公布明示。《荀子。正论》:「上宣明,则下治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