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短长(短長)  拼音:duǎn cháng
1.短与长。《管子。乘马》:「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汉。王充《论衡。辨崇》:「家人治产,贫富息耗,寿命短长,各有远近。」
2.是非善恶。《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马武》:「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则俺那新媳妇在车儿上,盼不见画戟雕鞍旧日郎。」
3.意外灾祸或死亡。《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弟兄,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4.优劣。如:「他们两个谁都不服输,就让他们一较短长,看看谁比较厉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
《國語辭典》:曲直  拼音:qū zhí
1.弯曲与平直。《书经。洪范》:「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唐。元稹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2.比喻是非善恶。《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待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高义耶?」
《國語辭典》:美恶(美惡)  拼音:měi è
1.美丑。《列子。黄帝》:「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故女无美恶,入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2.是非善恶。《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晋。潘岳秋兴赋〉:「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漢語大詞典》:横枝
(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若从七佛至此 璨 大师,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作此诗》:“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禪宇谓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谓之横枝。”
(2).谓无端,无缘无故。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怎当那横枝罗惹,不许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声·双调五供养·穷客程》:“冷落孤帷谁问当,谁问当?那一日不断肠,谁承望横枝一万桩?”
(4).梅花的一种。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緑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夏承焘 笺校:“緑萼、横枝皆梅别种。”
《國語辭典》:雌黄(雌黃)  拼音:cī huáng
1.矿物名,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有剧毒。雌黄晶体呈短柱状或可片状剥离。颜色为柠檬黄色,半透明,金刚光泽至油脂光泽,燃烧时,产生青白色烟雾具强烈的蒜臭味。常和雄黄共生。
2.纂改文字。古人用黄纸写字时,常以雌黄涂抹错误之处再改易。其作用犹今之修正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3.比喻不顾事情真相,随意批评。参见「口中雌黄」条。
《國語辭典》:寒热(寒熱)  拼音:hán rè
中医指人身有病时,时冷时热的症状。
《國語辭典》:寒温(寒溫)  拼音:hán wēn
1.冷暖。《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苟目能辩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温者,将皆以脩絜为讳恶。」
2.见面时彼此问候生活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等的应酬话。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红楼梦》第九二回:「彼此相见,叙些寒温。」也作「寒暄」、「暄凉」。
《國語辭典》:明暗  拼音:míng àn
物体因受光、不受光而有亮面和暗面,由于明暗的感觉才造成视觉上的立体感。如:「这屋子的采光不错,明暗适中。」
《漢語大詞典》:清浑(清渾)
(1).清澈和浑浊。 唐 喻凫 《即事》诗:“连山互苍翠,二水各清浑。”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潮上水清浑,棹影轻於水底云。”
(2).是非;好坏。 唐 元稹 《赛神》诗:“主人且倾听,再为諭清浑。”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请小二哥休心困,覰两条腿辨清浑。”
《漢語大詞典》:说是非(説是非)
(1).指评说事理的是非。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这廝得道夸经纪,学相呵説是非。”
(2).搬弄口舌。《金瓶梅词话》第三回:“ 王婆 道:‘不是老身説是非,大官人宅上有许多,那里讨得一箇似娘子的。’”
《漢語大詞典》:违非(違非)
(1).是非。违,通“ 韙 ”。管子·水地:“水者万物之準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按‘违非’二字对文,‘违’读为‘韙’。 隐 十一年左传:‘犯五不韙。’ 杜 注曰:‘韙,是也。’然则‘违非’犹言‘是非’。”
(2).悖逆。《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如已后似前违非,不绍家业。赴官告实,即便听离。”
分類:是非悖逆
《國語辭典》:横枝儿(橫枝兒)  拼音:héng zhī ér
1.旁出的枝条。比喻不相干的外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著紧。」
2.比喻无缘无故。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驴背上偏潇洒!著什么紧横枝儿救拔。」
《國語辭典》:是非  拼音:shì fēi
1.事理的对与错。《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泛称口舌的争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场是非,成全了功名。」《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知道不过是家下婆子们,又不知搬什么是非。」
《國語辭典》:议论(議論)  拼音:yì lùn
1.批评讨论。《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恪恐人议论,先搜求众官将过失,轻则发遣边方,重则斩首示众。」《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许多人围著他,撑著眼睛,东一簇,西一簇的纷纷议论。」
2.见解、说法。唐。韩愈 荐樊宗师状:「于艺学多所通解,议论平正,有经据可以备顾问。」《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昨日听了他一番议论,把那住夜的念头早打退了许多。」
《漢語大詞典》:老眼
(1).老年人的眼睛。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老眼见花时,惜花心未衰。” 茅盾 《子夜》十六:“这老太婆疲倦得再也不能动了。可是她并没睡着,她睁大了血红的老眼,虚空地看着。”
(2).老年人的眼力。指视力所及,亦指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唐 杜甫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诗:“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所谓文有定评了,可见我这双老眼还不盲。”
《漢語大詞典》:两行(兩行)
(1). 庄子 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