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公案学(公案學)
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谈公案就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公案都是含意隐晦,无人能确实懂得的事情或话头,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动作和话头成为新的公案,流传在丛林(禅寺)间,愈积愈多,禅学转化为公案学。”
《漢語大詞典》:非数值应用
处理对象是非数值数据(如文字、图像、声音等)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如模式识别、情报检索、人工智能、数学定理证明、语言翻译、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漢語大詞典》:话长说短(話長説短)
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何典》第五回:“起初还恐怕 雌鬼 要话长説短,遮遮掩掩的瞒着他。”
《国语辞典》:混淆视听(混淆视听)  拼音:hùn yáo shì tīng
以假象或谎言使人分辨不出是非真伪。如:「对方利用不实的宣传,意图混淆视听,破坏本公司形象。」
《國語辭典》:混淆是非  拼音:hùn yáo shì fēi
颠倒是非对错,使人观念混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布散谣言,混淆是非。」
《漢語大詞典》:刮视听(刮視聽)
谓臣下忠谏,使皇帝耳聪目明,洞察是非。 唐 元稹 《叙奏》:“ 元和 初, 章武皇帝 新即位,臣下未有以言刮视听者。”
《國語辭典》:黑白分明  拼音:hēi bái fēn míng
1.黑色、白色区分明显。如:「斑马身上的颜色黑白分明,煞是好看。」
2.比喻是非善恶分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清史稿。卷三六四。汤金钊传》:「朝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无伤于政体,不胜欣悦!」也作「白黑分明」。
3.形容眼睛清澈明亮。如:「小孩子的眼睛黑白分明,心地天真无邪。」
《國語辭典》:不分皂白(不分皁白)  拼音:bù fēn zào bái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能辨别是非情由,只凭一时冲动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忘」句下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西游记》第一四回:「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也作「不分青红皂白」、「不顾青红皂白」、「不管青红皂白」、「不管皂白」、「不知皂白」、「不问青红白皂」、「不问青红皂白」、「皂白不分」。
《國語辭典》:不分青红皂白(不分青紅皁白)  拼音: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
不能辨别颜色。比喻人不辨明是非情由,鲁莽做事。如:「他的东西不见了,便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我一顿。也不管究竟是被谁拿去。」也作「不分皂白」。
《國語辭典》:不分青红皂白(不分青紅皂白)  拼音: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
比喻不分是非好坏即鲁莽行事。如:「他不分青红皂白,一进门就数落了我一顿。」
《國語辭典》:不管三七二十一  拼音: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不顾一切,不论是非情由。《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贾婆不管三七二十一,和张婆两个,你一推,我一㩳,㩳他出了大门。」《二刻拍案惊奇》卷七:「老妈们心性,见了一百千,算来不亏了本,随他女儿短长也不在他心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欢欢喜喜自出去了。」也作「不管三七廿一」。
《漢語大詞典》: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蟬翼爲重,千鈞爲輕)
轻重倒置。比喻是非混淆,善恶不明。《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史臣美 澹 ( 魏澹 )而讥 邵 ( 邢邵 )者,岂所谓通鉴乎!语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其斯之谓矣。”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在那段是非混淆、腥风血雨、‘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日子里,某些老一辈革命家、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受到的摧残和凌辱是骇人听闻的。”
《國語辭典》:白黑不分  拼音:bái hēi bù fēn
是非善恶不分。《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刘向》:「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漢語大詞典》:道长论短(道長論短)
谓评论好坏是非。 丁玲 《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了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跳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亦作“ 道长争短 ”。 林如稷 《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國語辭典》:大是大非  拼音:dà shì dà fēi
原则性事理的正确与否。如:「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漢語大詞典》:臭腐神奇
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復化为神奇,神奇復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意谓同一事物,其是非美丑,随人之好恶而异。后以之谓化无用为有用;化废为宝。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蜂蜜:“凡蜂酿蜜……咀嚼花心汁,吐积而成,润以人小遗,则甘芳并至,所谓臭腐神奇也。” 明 宋应星 《丹麴》:“凡丹麴一种,法出近代。其义臭腐神奇,其法气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