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颂言(頌言)
犹明言。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今之为法壅者,其病有四,愚请颂言而毋讳,可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 麟 按 晦伯 ( 陈晦伯 )并引诸説,而不颂言玉树为何物。”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或者又谓祸本之成,咎在汉学,虽 日本 人亦颂言之。”
分類:明言
《漢語大詞典》:显言(顯言)
明言。隋书·房陵王勇传:“令 杨素 陈东宫事状,以告近臣。 素 显言之。” 唐 刘禹锡 《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 夔 独窃笑之而已,然犹不敢显言詆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且 梅村 身閲兴亡,时事多所忌讳,其作诗命题,不敢显言,但撮数字为题,使閲者自得之。”
分類:明言
《漢語大詞典》:斥言
(1).谓直言指责过失。后汉书·蔡邕传赞:“ 邕 实慕静,心静辞綺。斥言 金商 ,南徂北徙。” 李贤 注:“指斥而言,无隐讳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託讽。”
(2).明言;指名而言。《左传·桓公六年》“ 周 人以讳事神” 晋 杜预 注:“自父至高祖,皆不敢斥言。” 唐 皇甫枚 《飞烟传》:“其比邻, 天水 赵氏 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旧唐书·后妃传下·穆宗恭僖皇后王氏:“稽诸前代,詔令所施,不斥言太后,以宫名为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犹隐约其词,而不忍斥言。”
《漢語大詞典》:无所(無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漢語大詞典》:明切
(1).明言切谏。新唐书·李乂传:“ 开元 初, 姚崇 为紫微令,荐为侍郎,外託引重,实去其纠驳权,畏 乂 明切也。”
(2).明白而深切。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论语一书,讲论义理,非不明切,而未尝絶人仕进之心。”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外国风俗:“其论 金 时之弊,至为明切。”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社会现象,仍仍相因,层层衔接,不与我们一明切的对象。”
《國語辭典》:原故  拼音:yuán gù
1.事情发生的因由。《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木南听了,才知道这个原故。」《文明小史》第三○回:「那般荒乱,都是法律不讲究的原故。」也作「缘故」。
2.意外、变故。《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回:「要是他急出个原故来,不但你添一层烦恼,我越发没了依靠了。」也作「缘故」。
《國語辭典》:暗疾  拼音:àn jí
身体上不易察觉或不可告人的疾病。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周先生富贵中人,何以身带暗疾?我为君除之,作润笔资。」也称为「隐疾」。
《漢語大詞典》:辛心
苦心。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然 鶚 ( 高鶚 )所作序,仅言‘友人 程子 小泉 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僕数年銖积寸累之辛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盖不欲明言己出,而寮友则颇有知之者。”
《国语辞典》:袖里来,袖里去(袖里来,袖里去)  拼音:xiù lǐ lái,xiù lǐ qù
旧时商人买卖物品,常不明言价格,而与顾客袖中握手指做记号,以保持秘密。指以秘密的方式进行某事。《石点头。卷六。乞丐妇重配鸾俦》:「这聘礼也不过邓元龙三人袖里来袖里去,所以外人并不知得。」
《國語辭典》:那话儿(那話兒)  拼音:nà huà ér
1.用以指称不便直接说出的言语或事物。《红楼梦》第六○回:「这里柳家的见人散了,忙出来和芳官说:『前儿那话儿说了不曾?』」《文明小史》第三○回:「原来这班书吏巧猾不过,看见太爷神气,已猜透八九分,知道为的是那话儿。」也作「那桩儿」。
2.指阴茎。《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那陈经济在雪洞里跑出来,睡在店中,那话儿硬了一夜,此时西门庆不在家中,只管与金莲两个眉来眼去。」《醒世恒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话儿长大坚硬,犹如一根浑鎗刚鞭。」
分類:不便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