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拓落  拼音:tuò luò
1.不得志的样子。汉。扬雄 解嘲:「然而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无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兄弟自罢官之后,一身拓落,万里飘零,以前之事,一言难尽。」
2.宽广的样子。晋。左思〈魏都赋〉:「或嵬藟而复陆,或爌朗而拓落。」
3.性情放浪。如:「主任拓落豪爽,颇有侠士之风。」
《漢語大詞典》:青云器(青雲器)
指胸怀旷达、志趣高远的人才。文选·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秉生民秀。” 李善 注:“青云,言高远也。” 李周翰 注:“青云器,高大者也。”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嚮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 仇兆鳌 注:“ 颜延之 《五君咏》‘ 仲容 青云器’,言其器之高远;此云‘谁是青云器’,叹贵者未必贤也。”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尝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 清 董樵 《刘旅皇半剌》诗:“嗟尔青云器,徘徊将焉如?”
《國語辭典》:通泰  拼音:tōng tài
通畅、舒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國語辭典》:任达(任達)  拼音:rèn dá
放任旷达。《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
分類:放任旷达
《國語辭典》:通畅(通暢)  拼音:tōng chàng
流通顺畅。如:「小华现在的作文写得很通畅了。」三国魏。曹植〈静思赋〉:「性通畅,以聪惠。」
《漢語大詞典》:超旷(超曠)
高远旷达。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亦既超旷,无适非心。” 唐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愧非超旷姿,循此跼促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遇三秀才,谈论超旷,遂与沽酒款洽。”
分類:高远旷达
《漢語大詞典》:恬旷(恬曠)
淡泊旷达。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餘。” 唐 白居易 《昭国闲居》诗:“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子遗万事遂恬旷,我繫一官常侷促。”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月涵:“ 吴兴 董説 字 若雨 ,华阀懿孙,才情恬旷。”
分類:淡泊旷达
《漢語大詞典》:通隐(通隱)
旷达的隐士。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字 安道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 点 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 清 吴伟业 《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
分類:旷达隐士
《國語辭典》:宏放  拼音:hóng fàng
志气旷达,不拘小节。《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北史。卷三六。薛辩传》:「裴笑而不答,宏放自若。」
《漢語大詞典》:高达(高達)
(1).谓才高而通达。后汉书·逸民传·戴良:“ 良 才既高达,而论议尚奇,多骇流俗。” 五代 齐己 《寄欧阳侍郎》诗:“毕竟男儿自高达,从来心不是悠悠。”
(2).旷达脱俗。 北魏 高允 《酒训》:“往者有 晋 ,士多失度,肆散诞以为不羈,纵长酣以为高达。”
(3).上升。 唐 令狐楚 《为桂府王珙中丞贺南郊表》:“云敛而柴燎高达,风清而萧薌远闻。”
《漢語大詞典》:旷夷(曠夷)
旷达坦荡。新唐书·隐逸传·贺知章:“﹝ 知章 ﹞性旷夷,善谭説。”
分類:旷达坦荡
《漢語大詞典》:旷志(曠志)
(1).旷达的志趣。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拘情病幽鬱,旷志寄高爽。”
(2).舒畅胸怀。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氏园池:“园囿一也,有藏歌贮舞,流连光景者;有旷志怡神,蜉蝣尘外者。”
《漢語大詞典》:超言
旷达的言辞。 明 徐渭 《送鸣教往上海》诗之二:“超言虽遣累,离绪难释罣。”
分類:旷达言辞
《漢語大詞典》:渊旷(淵曠)
深远旷达。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虽法身常住之奥远,二諦三假之渊旷,悟道求宗於斯可足。”《魏书·徐遵明传》:“而託心渊旷,置情恬雅,处静无闷,居约不忧。”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二年:“吏部郎 王俭 , 僧绰 之子也,神彩渊旷,好学博闻。”
分類:深远旷达
《漢語大詞典》:通率
旷达坦率。晋书·孙绰传:“ 绰 性通率,好讥调。”宋书·范泰传:“ 泰 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佻达·郑鲜之》:“ 宋 郑鲜之 为人通率。”
(1).通常的比例。周礼·地官·小司徒“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汉 郑玄 注:“隰皋之地,九夫为牧,二牧而当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当一,是之谓井牧。”
(2).指通常的标准。 汉 王符 潜夫论·相列:“巧匠因象,各有所授,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檀宜作辐,榆宜作轂,此正法通率也。”
(3).谓按照自然数顺序增加。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一:“盖数有通率,有进率、退率,不可一概而论。自一、二、三、四而至十,此数之通率也。”